|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8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0页 |
| 2.2 样地选择 | 第20-21页 |
| 2.3 数据采集 | 第21-23页 |
| 2.4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 第3章 冬小麦光响应与光合生理参数 | 第24-29页 |
| 3.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 3.3 讨论 | 第27-28页 |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间作巷道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 | 第29-45页 |
| 4.1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 4.3 讨论 | 第41-43页 |
| 4.4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5章 间作巷道冬小麦产量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45-55页 |
| 5.1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 5.2 讨论 | 第53-54页 |
| 5.3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6章 间作巷道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影响因素 | 第55-67页 |
| 6.1 研究方法 | 第57-58页 |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 6.3 讨论 | 第63-65页 |
| 6.4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