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0-17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1.3.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页 |
1.3.3 调查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4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8-19页 |
1.3.5 资料收集 | 第19页 |
1.3.6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19-20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局限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现阶段医患冲突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特征 | 第20-31页 |
2.1 现阶段医患冲突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0-21页 |
2.1.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 第20-21页 |
2.1.2 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特点 | 第21页 |
2.2 现阶段医患冲突现象的特征 | 第21-23页 |
2.2.1 医患冲突现象的一般特征 | 第21-22页 |
2.2.2 医患冲突现象的具体特征 | 第22-23页 |
2.3 现阶段医患冲突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 | 第23-25页 |
2.3.1 医患冲突的主要类型 | 第23-25页 |
2.3.2 医患冲突的主要表现 | 第25页 |
2.4 武汉市4所综合性医院医患冲突现象调查的基本结果 | 第25-31页 |
2.4.1 调查对象 | 第25-26页 |
2.4.2 调查内容 | 第26-27页 |
2.4.3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7-31页 |
第三章 现阶段医患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 | 第31-44页 |
3.1 学界有关医患冲突研究的结果及其局限性 | 第31-32页 |
3.2 多因耦合:医患冲突现象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 第32-40页 |
3.2.1 医疗体制的漏洞 | 第33-35页 |
3.2.2 医院公信力下降 | 第35-37页 |
3.2.3 大众主体意识的增强 | 第37-39页 |
3.2.4 媒体的推波助澜 | 第39-40页 |
3.3 医患冲突现象所导致的基本结果 | 第40-44页 |
3.3.1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 第40-41页 |
3.3.2 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 第41-42页 |
3.3.3 给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创伤 | 第42页 |
3.3.4 给医生造成了强大的职业压力和紧张的情绪状态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当前处理医患冲突现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 第44-50页 |
4.1 处理医患冲突现象的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4.1.1 尊重患者的自主原则 | 第44页 |
4.1.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44-45页 |
4.1.3 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 | 第45页 |
4.2. 处理医患冲突的基本方法 | 第45-46页 |
4.2.1 以制度为依据,以法做事 | 第45-46页 |
4.2.2 加强医患沟通,以情缓解 | 第46页 |
4.3 武汉市4所医院处理医患冲突的相应措施 | 第46-47页 |
4.3.1 推行床位日收费和病理性路径收费 | 第46页 |
4.3.2 加强与其它医疗机构的交流和学习,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 | 第46-47页 |
4.3.3 构建医患对话平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 第47页 |
4.4 武汉市4所综合性医院处理医患冲突现象的启示 | 第47-50页 |
4.4.1 建立防范和应对医患纠纷的体制建设 | 第47页 |
4.4.2 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制度,重构医患信任 | 第47-48页 |
4.4.3 加强医学和法律基本知识的宣传,并积极倡导理性维权 | 第48页 |
4.4.4 加强与舆论媒体的合作,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 | 第48页 |
4.4.5 将社会工作引入医院管理过程中,缓解医患矛盾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讨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