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序列切片—三维重建法的烧结矿矿相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烧结矿矿相结构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 烧结矿矿相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2-13页 |
1.5 烧结矿显微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烧结矿矿相研究方法 | 第16-24页 |
2.1 烧结矿矿相三维重建流程 | 第16-20页 |
2.1.1 显微图像的预处理 | 第17页 |
2.1.2 显微图像的拼接 | 第17-18页 |
2.1.3 显微图像的分割 | 第18-20页 |
2.2 烧结矿矿相三维重建方法 | 第20-21页 |
2.2.1 体绘制 | 第20页 |
2.2.2 面绘制 | 第20-21页 |
2.2.3 显微图像的插值 | 第21页 |
2.3 烧结矿矿相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3.1 矿相结构定性分析 | 第21页 |
2.3.2 矿相结构定量分析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烧结矿显微力学性能测定方法 | 第24-29页 |
3.1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3.2 压痕法测量维氏硬度HV | 第25页 |
3.3 压痕法测量断裂韧性KIC | 第25-28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3.3.2 断裂韧性KIC的计算 | 第26-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烧结矿矿相特性分析 | 第29-48页 |
4.1 烧结矿显微结构的三维重建 | 第29-31页 |
4.1.1 烧结矿的化学成分 | 第29页 |
4.1.2 烧结矿显微结构的三维重建结果 | 第29-31页 |
4.2 铁酸钙矿相特性分析 | 第31-33页 |
4.2.1 铁酸钙的三维形貌特征 | 第31页 |
4.2.2 铁酸钙的三维分布特点 | 第31-32页 |
4.2.3 铁酸钙的显微力学性能研究 | 第32-33页 |
4.3 赤铁矿矿相特性分析 | 第33-36页 |
4.3.1 赤铁矿的三维形貌特征 | 第33-34页 |
4.3.2 赤铁矿的三维分布特点 | 第34页 |
4.3.3 赤铁矿的显微力学性能研究 | 第34-36页 |
4.4 磁铁矿的矿相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4.4.1 磁铁矿的三维形貌特征 | 第36页 |
4.4.2 磁铁矿的三维分布特点 | 第36-37页 |
4.4.3 磁铁矿的显微力学性能研究 | 第37-38页 |
4.5 硅酸盐的矿相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4.5.1 硅酸盐的三维形貌特征 | 第38-39页 |
4.5.2 硅酸盐的三维分布特点 | 第39页 |
4.5.3 硅酸盐的显微力学性能研究 | 第39-40页 |
4.6 烧结矿三维结构的分析 | 第40-43页 |
4.6.1 交织结构的三维形貌特征 | 第40-41页 |
4.6.2 交织结构的三维分布特点 | 第41页 |
4.6.3 交织结构的显微力学性能研究 | 第41-43页 |
4.7 气孔的三维分析 | 第43-44页 |
4.8 矿相结构的定量分析 | 第44-46页 |
4.9 显微力学性能与转鼓强度之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或专利 | 第55-56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