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抽逃出资的法律性质探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9-11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页
    1.3 研究方法第9-11页
2 “抽逃出资”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第11-16页
    2.1 “抽逃出资”的理论基础第11-12页
        2.1.1 资本维持原则第11页
        2.1.2 资本信用功能第11-12页
    2.2 “抽逃出资”的概念第12-14页
        2.2.1 立法概念第12-13页
        2.2.2 学理概念第13-14页
    2.3 “抽逃出资”行为与公司法其他资本违法行为的辨析第14-16页
        2.3.1 “抽逃出资”与虚报注册资本第14页
        2.3.2 “抽逃出资”与虚假出资第14-16页
3 “抽逃出资”的司法实践困惑第16-23页
    3.1 认定“抽逃出资”行为的困惑——意思表示第16-17页
    3.2 认缴制下“抽逃出资”适用范围的困惑第17-21页
    3.3 “抽逃出资”股东民事赔偿责任界定的困惑第21-23页
4 “抽逃出资”法律性质的基本观点第23-30页
    4.1 侵权观点——侵占公司财产第23-26页
        4.1.1 “抽逃出资”未正确认识法人财产权第23-24页
        4.1.2 “抽逃出资”未正确认识“资本信用”与“资产信用”第24-26页
        4.1.3 侵占公司财产的民事责任第26页
    4.2 传统观点——公司法特有的机制第26-28页
    4.3 笔者观点——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第28-30页
5 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第30-33页
    5.1 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的表现形式第30页
    5.2 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说的构成要件第30-31页
        5.2.1 主体要件第30页
        5.2.2 主观要件第30-31页
        5.2.3 客观要件第31页
    5.3 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说的法律效果第31-33页
6. 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说与侵占公司财产说的比较第33-35页
    6.1 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说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第33-34页
    6.2 欺诈性公司财产转让说可以解决“抽逃出资”的司法实践困惑第34-35页
7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作者简历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保险竞合问题的法律研究
下一篇: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