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Zr/Ti/Ce焦磷酸盐的微波合成及其吸附铀酰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9-46页
    1.1 含铀放射性核废物概述第19-22页
        1.1.1 放射性核废物简介及危害第19-20页
        1.1.2 含铀放射性核废物的处理第20-22页
    1.2 含铀放射性核废物的吸附研究进展第22-38页
        1.2.1 金属氧化物吸附第22-25页
        1.2.2 碳基纳米材料吸附第25-26页
        1.2.3 微生物吸附第26-28页
        1.2.4 高分子材料吸附第28-29页
        1.2.5 磁性材料吸附第29-30页
        1.2.6 硅酸盐材料吸附第30-35页
        1.2.7 磷酸盐吸附第35-38页
    1.3 焦磷酸盐的合成及应用第38-45页
        1.3.1 焦磷酸盐的制备方法第38-42页
        1.3.2 焦磷酸盐作为吸附剂的应用第42-4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第45-46页
2 微波法与焙烧法制备焦磷酸锆(ZrP_2O_7)的研究第46-53页
    2.1 引言第46页
    2.2 实验部分第46-50页
        2.2.1 实验仪器第46页
        2.2.2 实验试剂第46-47页
        2.2.3 ZrP_2O_7的合成过程第47页
        2.2.4 样品表征与测试方法第47-48页
        2.2.5 ZrP_2O_7吸附铀酰实验第48页
        2.2.6 溶液的配制第48-49页
        2.2.7 分光光度法测定铀酰的浓度第49页
        2.2.8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9-50页
    2.3 微波法与焙烧法合成ZrP_2O_7的对比研究第50-52页
        2.3.1 两种方法合成的ZrP_2O_7的结构对比第50-52页
        2.3.2 两种方法合成的ZrP_2O_7的吸附铀酰性能对比第52页
    2.4 小结第52-53页
3 Zr/Ti/Ce焦磷酸盐的微波合成及影响因素探讨第53-88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4页
        3.2.2 表征实验条件第54-55页
    3.3 ZrP_2O_7的合成研究第55-59页
        3.3.1 ZrP_2O_7的合成第55页
        3.3.2 ZrP_2O_7的表征第55-57页
        3.3.3 ZrP_2O_7的热稳定性及耐酸碱稳定性第57-59页
    3.4 TiP_2O_7的合成及影响因素探讨第59-79页
        3.4.1 焦磷酸钛的合成第59-60页
        3.4.2 合成条件的影响第60-72页
        3.4.3 TiP_2O_7的表征第72-78页
        3.4.4 氢氧化钛和H_3PO_4体系反应历程第78-79页
    3.5 CeP_2O_7的合成与表征第79-86页
        3.5.1 焦磷酸铈的合成实验第79页
        3.5.2 合成条件的影响第79-86页
    3.6 小结第86-88页
4 Zr/Ti/Ce焦磷酸盐吸附铀酰性能研究第88-123页
    4.1 引言第88页
    4.2 实验部分第88-90页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88页
        4.2.2 焦磷酸盐吸附铀酰及解吸实验第88-89页
        4.2.3 溶液的配制第89-90页
        4.2.4 惰性电解质滴定方法第90页
    4.3 ZrP_2O_7附铀酰性能研究第90-100页
        4.3.1 单因素考察第90-94页
        4.3.2 动力学模型第94-96页
        4.3.3 吸附等温线第96-98页
        4.3.4 热力学函数第98-99页
        4.3.5 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存在的影响第99-100页
        4.3.6 ZrP_2O_7对铀酰的解吸性能第100页
    4.4 TiP_2O_7吸附铀酰性能研究第100-112页
        4.4.1 单因素实验第101-104页
        4.4.2 吸附等温线第104-106页
        4.4.3 热力学函数第106页
        4.4.4 动力学模型第106-108页
        4.4.5 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存在的影响第108-110页
        4.4.6 富里酸的影响第110页
        4.4.7 焙烧产物吸附铀酰结果对比第110-111页
        4.4.8 TiP_2O_7对铀酰的解吸性能第111-112页
    4.5 CeP_2O_7吸附铀酰性能研究第112-121页
        4.5.1 单因素的影响第112-115页
        4.5.2 动力学模型第115-117页
        4.5.3 等温线模型第117-118页
        4.5.4 热力学函数第118页
        4.5.5 共存离子和富里酸的影响第118-120页
        4.5.6 焙烧产物的吸附能力对比第120-121页
    4.6 其他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对比第121页
    4.7 小结第121-123页
5 Zr/Ti焦磷酸盐吸附铀酰的机理研究第123-140页
    5.1 引言第123页
    5.2 实验部分第123-124页
        5.2.1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23页
        5.2.2 Zr_(1-x)Ti_xP_2O_7的合成第123-124页
        5.2.3 吸附实验过程第124页
        5.2.4 电位滴定第124页
    5.3 Zr_(1-x)Ti_xP_2O_7的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第124-133页
        5.3.1 Zr_(1-x)Ti_xP_2O_7的表征第124-129页
        5.3.2 焦磷酸钛锆吸附铀酰性能研究第129-133页
    5.4 吸附机理的探讨第133-139页
    5.5 小结第139-14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0-142页
    6.1 结论第140-141页
    6.2 展望第141页
    6.3 创新点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3页
附录A 原料氢氧化锆的热重分析第153-154页
附录B 氢氧化钛的合成第154-155页
附录C Ce(OH)_4与H_3PO_4混合样的DSC曲线第155-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作者简介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垂直轴潮流能叶轮摇荡运动水动力数值研究
下一篇:高活性钛基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表面等离子体、电子诱捕剂及材料结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