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 对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 2. 对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研究 | 第11-13页 |
| 3. 关于马克思和罗尔斯两人分配正义理论的比较研究 | 第13页 |
| (三) 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 第13-15页 |
| 一、马克思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 | 第15-20页 |
| (一)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 | 第15-17页 |
| 1. 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谴责 | 第15-16页 |
| 2. 对各种分配正义主张的批判 | 第16-17页 |
| 3.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基本原则 | 第17页 |
| (二)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 | 第17-20页 |
| 1. 原初状态 | 第18页 |
| 2. 无知之幕 | 第18页 |
| 3. 正义二原则 | 第18-20页 |
| 二、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比较 | 第20-31页 |
| (一) 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差异性 | 第20-25页 |
| 1. 理论渊源:现实与理想 | 第20-21页 |
| 2. 方法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 第21-23页 |
| 3. 概念内涵:批判与维护 | 第23-24页 |
| 4. 终极指向:革命与改良 | 第24-25页 |
| (二) 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相同性 | 第25-31页 |
| 1. 社会结构 | 第25-27页 |
| 2. 平等主义 | 第27-28页 |
| 3. 经济正义 | 第28-29页 |
| 4. 实现途径 | 第29-31页 |
| 三、对两种分配正义理论的思考与启示 | 第31-42页 |
| (一) 对两种分配正义理论的思考 | 第31-33页 |
| 1. 马克思:实质的分配正义 | 第31-32页 |
| 2. 罗尔斯:理想的分配正义 | 第32-33页 |
| (二) 两种分配正义理论对我国收入分配实践的启示 | 第33-42页 |
|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 | 第33-35页 |
| 2.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所面临的困境 | 第35-37页 |
| 3. 两种分配正义理论对于解决困境的启示 | 第37-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读研期间学术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