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引言 | 第12页 |
·垃圾邮件的概念 | 第12页 |
·垃圾邮件危害 | 第12-14页 |
·垃圾邮件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反垃圾邮件相关技术简介 | 第18-30页 |
·邮件过滤的模型 | 第18-19页 |
·MTA过滤 | 第18-19页 |
·MDA过滤 | 第19页 |
·MUA过滤 | 第19页 |
·文本分类简介 | 第19-21页 |
·文本表示 | 第21-26页 |
·向量空间模型 | 第21页 |
·文本预处理 | 第21-22页 |
·中文分词 | 第22-24页 |
·特征选择 | 第24-26页 |
·常用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26-29页 |
·词语过滤 | 第26-27页 |
·基于规则的评分系统 | 第27页 |
·贝叶斯过滤器 | 第27-28页 |
·Boosting方法 | 第28页 |
·IP黑名单 | 第28页 |
·RBLs(实时黑名单)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 第30-52页 |
·特征选择方法的研究 | 第30-34页 |
·影响特征选择方法的因素 | 第30-31页 |
·传统特征选择方法规律研究 | 第31-34页 |
·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方法 | 第34-39页 |
·Logistic方程 | 第34-35页 |
·Logistic方程的回归计算 | 第35-37页 |
·拟合优度度量 | 第37-38页 |
·a和b的估计量的显著性检验 | 第38-39页 |
·传统过滤方法的研究分析 | 第39页 |
·正向过滤方法的提出 | 第39-42页 |
·正向过滤方法特征库的构建 | 第39-40页 |
·正向过滤方法贝叶斯算法的改动 | 第40-41页 |
·正向过滤方法与传统过滤方法比较 | 第41页 |
·两种方法相结合 | 第41-42页 |
·贝叶斯方法的研究 | 第42-47页 |
·一般贝叶斯模型 | 第42-43页 |
·朴素贝叶斯模型 | 第43-44页 |
·两种事件模型 | 第44-45页 |
·算法具体步骤 | 第45-47页 |
·参数选择 | 第47页 |
·贝叶斯方法的改进 | 第47-50页 |
·特征选择范围的改进 | 第47-48页 |
·spam_hash和ham_hash的改进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63页 |
·实验样本集 | 第52页 |
·中文分词 | 第52页 |
·空间降维 | 第52-53页 |
·去除停用词 | 第53页 |
·Zip法则 | 第53页 |
·实验结果衡量指标 | 第53-55页 |
·过滤器的设计 | 第55-57页 |
·特征库的生成 | 第55-56页 |
·特征项选择方法比较 | 第56-57页 |
·改进后贝叶斯方法比较 | 第57页 |
·正向选择特征项 | 第57-58页 |
·两种方法相结合 | 第58-61页 |
·规则一 | 第59页 |
·规则二 | 第59页 |
·规则三 | 第59-61页 |
·过滤结果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论文总结 | 第63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