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现有例行测试项目的有效性研究及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5 课题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电连接器和电接触理论 | 第12-22页 |
2.1 电连接器的作用和结构 | 第12页 |
2.1.1 电连接器的作用 | 第12页 |
2.1.2 电连接器的结构 | 第12页 |
2.2 电连接器的分类 | 第12页 |
2.3 电连接器的参数要求 | 第12-14页 |
2.3.1 电气参数要求 | 第12-13页 |
2.3.2 安全参数要求 | 第13页 |
2.3.3 机械参数要求 | 第13-14页 |
2.3.4 环境参数要求 | 第14页 |
2.4 电接触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4-18页 |
2.5 电接触的基本特征综述 | 第18-20页 |
2.5.1 触点的实际接触情况 | 第18-19页 |
2.5.2 接触电阻 | 第19-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电连接器的常见失效分析 | 第22-26页 |
3.1 电连接器的常见失效模式分析 | 第22-23页 |
3.1.1 接触不良 | 第22-23页 |
3.1.2 绝缘不良(漏电、绝缘电阻低、击穿) | 第23页 |
3.2 电连接器的失效机理 | 第23-24页 |
3.3 影响电接触性能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常见例行试验及其定义和分类 | 第26-39页 |
4.1 例行试验的定义 | 第26页 |
4.2 例行试验测试项目的梳理 | 第26-27页 |
4.3 常用测试项目的试验目的和关键细节 | 第27-34页 |
4.4 例行试验的分类 | 第34页 |
4.5 常见失效模式和例行试验对照分析 | 第34-36页 |
4.6 例行试验测试项目的选择 | 第36-3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例行试验的优化和分析 | 第39-51页 |
5.1 例行试验的优化目的和分组 | 第39页 |
5.1.1 例行试验优化目的 | 第39页 |
5.1.2 分组目的 | 第39页 |
5.1.3 分组要求 | 第39页 |
5.2 对现行例行试验有效性的分析 | 第39-40页 |
5.3 例行试验优化的方法 | 第40页 |
5.4 腐蚀场景下的例行试验的具体优化 | 第40-50页 |
5.4.1 腐蚀机理的研究 | 第40-46页 |
5.4.2 对已有试验数据的分析 | 第46-48页 |
5.4.3 对实际工况和失效机理的分析 | 第48-49页 |
5.4.4 优化结果 | 第49页 |
5.4.5 优化结果说明 | 第49-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总结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