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入网电流谐波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1 两电平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 第8页 |
1.2.2 SMA光伏并网逆变器 | 第8-9页 |
1.2.3 西门子光伏并网逆变器 | 第9-10页 |
1.2.4 艾默生光伏并网逆变器 | 第10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0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2 系统结构及工作方式 | 第12-15页 |
2.1 工作方式 1 | 第12-13页 |
2.2 工作方式 2 | 第13页 |
2.3 工作方式 3 | 第13-1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3 辅助逆变器设计 | 第15-27页 |
3.1 软件锁相环设计 | 第15-16页 |
3.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6-17页 |
3.3 谐波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3.3.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17-18页 |
3.3.2 p、q谐波电流运算方法 | 第18-19页 |
3.3.3 i_p、i_q谐波电流运算方法 | 第19页 |
3.4 滤波电感设计 | 第19-21页 |
3.4.1 并网发电对电感的要求 | 第19-20页 |
3.4.2 谐波补偿对电感的要求 | 第20-21页 |
3.5 并网发电控制器设计 | 第21-25页 |
3.5.1 电流内环PI参数设计 | 第21-23页 |
3.5.2 电压外环PI参数设计 | 第23-25页 |
3.6 谐波补偿控制器设计 | 第25-2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主逆变器设计 | 第27-47页 |
4.1 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拓扑 | 第27-28页 |
4.2 三电平SVPWM调制策略 | 第28-32页 |
4.2.1 确定参考电压矢量vref所在扇区 | 第28-29页 |
4.2.2 确定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 第29-31页 |
4.2.3 确定基本电压矢量作用顺序 | 第31-32页 |
4.3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 第32-36页 |
4.3.1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 | 第32-33页 |
4.3.2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实现 | 第33-36页 |
4.4 LCL滤波器设计 | 第36-39页 |
4.4.1 逆变器侧电感的选取 | 第36-37页 |
4.4.2 滤波电容的选取 | 第37页 |
4.4.3 网侧电感的选取 | 第37-39页 |
4.5 主逆变器控制器设计 | 第39-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系统仿真验证 | 第47-52页 |
5.1 工作方式 1 | 第47-48页 |
5.2 工作方式 2 | 第48-50页 |
5.3 工作方式 3 | 第50-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系统实验验证 | 第52-61页 |
6.1 主电路功率模块选型 | 第52页 |
6.2 驱动电路 | 第52-54页 |
6.3 控制器选择 | 第54页 |
6.4 采样电路设计 | 第54-56页 |
6.4.1 直流电压和中点电位采样电路 | 第54-55页 |
6.4.2 电流采样电路 | 第55页 |
6.4.3 电网电压采样电路 | 第55-56页 |
6.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60页 |
6.5.1 工作方式 1 | 第56-57页 |
6.5.2 工作方式 2 | 第57-59页 |
6.5.3 工作方式 3 | 第59-6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7.1 总结 | 第61页 |
7.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