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向光闸的传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应用背景 | 第8-9页 |
1.1.2 安全需求 | 第9页 |
1.1.3 安全目标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成果 | 第12页 |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第14-18页 |
2.1 单向传输技术 | 第14页 |
2.2 单光纤传输信道 | 第14-15页 |
2.2.1 千兆光纤网卡 | 第14-15页 |
2.2.2 单模光纤 | 第15页 |
2.2.3 分光器 | 第15页 |
2.3 完整性检验技术 | 第15-18页 |
2.3.1 数据完整性校验技术 | 第15-17页 |
2.3.2 差错控制技术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单向传输可靠性研究 | 第18-30页 |
3.1 引言 | 第18页 |
3.2 私有传输协议设计 | 第18-24页 |
3.2.1 私有协议 | 第18-19页 |
3.2.2 光闸私有传输协议设计 | 第19-22页 |
3.2.3 文件信息头设计 | 第22-24页 |
3.3 光闸传输中的文件完整性 | 第24-25页 |
3.4 光闸中的前向纠错技术 | 第25-29页 |
3.4.1 RS编码纠错技术 | 第27页 |
3.4.2 RS编码算法 | 第27页 |
3.4.3 RS译码算法 | 第27-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数据包捕获方法 | 第30-35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数据包捕获机制 | 第30-31页 |
4.3 LIBPCAP数据包捕获技术 | 第31-32页 |
4.4 PF_RING技术 | 第32页 |
4.5 数据包捕获模块设计 | 第32-3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单向光闸传输控制系统 | 第35-47页 |
5.1 引言 | 第35-36页 |
5.2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6-37页 |
5.3 文件同步模块设计 | 第37-40页 |
5.3.1 文件同步发送模块 | 第37-39页 |
5.3.2 文件同步接收模块 | 第39-40页 |
5.4 数据库同步模块设计 | 第40-44页 |
5.4.1 数据库同步发送模块 | 第41-42页 |
5.4.2 数据库同步接收模块 | 第42-44页 |
5.5 敏感词汇过滤 | 第44页 |
5.6 病毒扫描 | 第44-45页 |
5.7 系统安全性分析 | 第45-4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47-50页 |
6.1 实验环境 | 第47-48页 |
6.2 核心功能测试 | 第48-50页 |
6.2.1 测试目的 | 第48页 |
6.2.2 测试结果 | 第48-5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50页 |
7.2 技术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