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肇事罪之“逃逸”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及其认定 | 第12-19页 |
(一)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12-14页 |
(二)侵害的法益 | 第14-15页 |
(三)犯罪行为判断 | 第15-17页 |
(四)因果关系认定 | 第17-19页 |
二、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典型分析 | 第19-23页 |
(一)无死亡结果型逃逸 | 第19-20页 |
(二)致人死亡型逃逸 | 第20页 |
(三)司法判决理念的评析 | 第20-23页 |
三、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自首认定 | 第23-29页 |
(一)逃逸主观罪过之辨析 | 第23-25页 |
(二)逃逸主观罪过与自首的关系 | 第25-29页 |
1.自首的价值追求 | 第25-26页 |
2.逃逸型交通肇事罪自首认定 | 第26-29页 |
四、逃逸型交通肇事罪与相关罪的区别 | 第29-35页 |
(一)逃逸型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 | 第29-31页 |
1.犯罪构成包容度不同 | 第29-30页 |
2.对犯罪结果的要求不同 | 第30页 |
3.犯罪行为发生的顺序不同 | 第30-31页 |
(二)逃逸型交通肇事罪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 | 第31-33页 |
1.从行为方式上来进行判断 | 第31-32页 |
2.从主观方面来进行判断 | 第32页 |
3.从因果关系分析 | 第32-33页 |
(三)逃逸型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 第33-35页 |
1.被害人死亡原因的差别 | 第33页 |
2.主观心态存在差别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