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既有虚拟财产理论的概述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虚拟财产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2页 |
1.3 虚拟财产的分类 | 第12-13页 |
1.3.1 网络游戏角色 | 第12页 |
1.3.2 特殊型网络账号 | 第12页 |
1.3.3 网络平台货币 | 第12页 |
1.3.4 其他虚拟财产 | 第12-13页 |
1.4 基于虚拟财产的重要学说 | 第13-15页 |
1.4.1 虚拟财产范围的理论学说 | 第13页 |
1.4.2 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理论学说 | 第13-15页 |
2、网络账号的法律属性分析 | 第15-25页 |
2.1 网络账号类犯罪的实践案例乱象比对 | 第15-17页 |
2.1.1 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罪处罚 | 第15-16页 |
2.1.2 以计算机类犯罪定罪处罚 | 第16页 |
2.1.3 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 第16-17页 |
2.2 网络账号的复合性组成分析 | 第17-18页 |
2.2.1 账号与密码部分 | 第17页 |
2.2.2 身份信息部分 | 第17页 |
2.2.3 人格权益部分 | 第17-18页 |
2.2.4 财产性权益部分 | 第18页 |
2.3 基于魔兽世界网络游戏账号内部角色转移的思考 | 第18-19页 |
2.4 网络账号的界定 | 第19-20页 |
2.5 网络账号与现有虚拟财产理论的商榷 | 第20-23页 |
2.5.1 与虚拟财产物权说的商榷 | 第20-21页 |
2.5.2 与虚拟财产债权说的商榷 | 第21-22页 |
2.5.3 与虚拟财产知识产权说的商榷 | 第22页 |
2.5.4 与虚拟财产新型财产权说的商榷 | 第22-23页 |
2.6 网络账号法律属性的的论证 | 第23-25页 |
2.6.1 网络账号注册的免费性 | 第23页 |
2.6.2 人身信息的组成性 | 第23-24页 |
2.6.3 网络账号的“找回”现象 | 第24页 |
2.6.4 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为例 | 第24-25页 |
3、网络账号的归属及转移 | 第25-28页 |
3.1 网络账号的归属 | 第25-26页 |
3.2 网络账号的流转 | 第26-27页 |
3.3 网络账号的继承 | 第27-28页 |
4、网络账号的法律保护 | 第28-32页 |
4.1 网络账号的实体法保护 | 第28-30页 |
4.1.1 网络账号的民法保护 | 第28-29页 |
4.1.2 网络账号的刑法保护 | 第29-30页 |
4.2 网络账号的程序法保护 | 第30-32页 |
4.2.1 网络账号纠纷的管辖 | 第30页 |
4.2.2 网络账号案件的举证责任 | 第30-32页 |
5、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