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部分:魏执真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 第13-22页 |
一 魏执真教授及其学术思想简介 | 第13-15页 |
二 魏教授治疗眩晕病的学术思想渊源 | 第15-18页 |
1 汉唐时期 | 第15-16页 |
2 宋代 | 第16页 |
3 金元时期 | 第16-17页 |
4 明清时期 | 第17页 |
5 秦伯未及魏教授早期对眩晕的认识 | 第17-18页 |
三 魏教授治疗胸痹病的学术渊源 | 第18-19页 |
四 魏执真教授治疗心悸病的学术渊源 | 第19页 |
五 《濒湖脉学》对魏教授的影响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魏执真教授学术思想成就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 第22-66页 |
一 魏教授心脑血管疾病辨证论治经验总结 | 第22-54页 |
1. 心律失常的辨证论治经验 | 第22-37页 |
2. 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经验 | 第37-38页 |
3. 充血性心力衰竭辨证证治经验 | 第38-42页 |
4. 扩张型心肌病辨证论治经验 | 第42-44页 |
5 肥厚型心肌病辨证论治经验 | 第44-45页 |
6. 糖尿病心脏病辨证论治经验 | 第45-49页 |
7. 冠心病辨证论治经验 | 第49-52页 |
8 脑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经验 | 第52-54页 |
二 魏教授其它相关疾病辨证论治经验总结 | 第54-60页 |
1 多发性大动脉炎辨证论治经验 | 第54-58页 |
2 外感风热 | 第58-59页 |
3 失眠 | 第59-60页 |
三 魏教授心律失常辨证论治特点琐谈 | 第60-66页 |
1 心律失常问诊时需详问现服药物 | 第60-62页 |
2 须根据发作时的脉象来辨证 | 第62-63页 |
3 应详问患者大便情况 | 第63-64页 |
4 遣方用药不离理气之品 | 第64-66页 |
第三部分:"养阴平肝降逆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 第66-79页 |
一 中文摘要 | 第66页 |
二 英文摘要 | 第66-67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67-73页 |
四 前言 | 第73页 |
五 临床资料 | 第73页 |
六 诊疗标准 | 第73-74页 |
七 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八 结果 | 第75-77页 |
九 结论 | 第77页 |
十 讨论 | 第77-78页 |
十一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四部分:创新点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