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部分 | 第14-28页 |
| 1 唐长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第14-25页 |
| 1.1 唐长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研究 | 第14页 |
| 1.2 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第14-25页 |
| 2 唐长金教授辨治抑郁症的临床经验 | 第25-28页 |
| 2.1 病因病机 | 第25-26页 |
| 2.2 辨证分型 | 第26页 |
| 2.3 治疗方法 | 第26-27页 |
| 2.4 病案举隅 | 第27-28页 |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部分加味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 第28-37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29-30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30-31页 |
| 1.5 脱落标准 | 第31页 |
| 1.6 研究药物的名称及规格 | 第31页 |
| 1.7 试验设计及方法过程 | 第31-33页 |
| 1.8 伦理学问题及处理 | 第33-34页 |
| 1.9 不良事件观察 | 第34页 |
| 1.10 统计学方法 | 第34页 |
| 2 研究结果 | 第34-36页 |
| 2.1 治疗8周后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 | 第34页 |
| 2.2 HAMD量表减分率比较 | 第34-35页 |
| 2.3 不同时点两组HAMD量表总分组内比较 | 第35页 |
| 2.4 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减分率的比较 | 第35-36页 |
| 3 安全性观察 | 第36页 |
| 4 结论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附录 | 第41-47页 |
| 综述 | 第47-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 个人简介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