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天文仪器论文--天文望远镜论文

FAST馈源支撑舱索系统模型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2 馈源支撑舱索系统模型研究及进展第11-15页
        1.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组试验模型第12页
        1.2.2 清华大学研究组试验模型第12-13页
        1.2.3 北京密云50米试验模型第13-14页
        1.2.4 大射电望远镜技术验室馈源支撑系统 3m模型第14-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1.3.1 研究课题第15-16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FAST馈源舱倾覆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第18-34页
    2.1 舱临界倾覆角的理论分析第19-22页
    2.2 基于目标函数优化方法求解舱临界倾覆角第22-26页
    2.3 舱索系统模型优化结果及试验第26-31页
    2.4 3米模型试验验证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FAST舱索系统的阻尼分析第34-65页
    3.1 FAST索牵引并联机构阻尼特性第34-35页
    3.2 缩尺模型试验及阻尼辨识第35-55页
        3.2.1 缩尺模型的建立第35-38页
        3.2.2 振动信号的获取第38-42页
        3.2.3 振动信号的时域辨识方法第42-50页
        3.2.4 阻尼的识别第50-55页
    3.3 增加阻尼试验研究第55-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索驱动模型控制试验及其控制误差分析第65-90页
    4.1 索驱动控制系统模型试验第65-69页
    4.2 索驱动机构模型的控制体系和基本算法第69-76页
        4.2.1 FAST模型机控制器第70页
        4.2.2 模型机中的数字PID第70-72页
        4.2.3 索力优化中坐标系的建立及相关坐标系的转换第72-75页
        4.2.4 出绳量计算程序第75-76页
    4.3 索驱动控制系统控制精度分析第76-84页
    4.4 提高控制系统控制精度的尝试第84-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90-92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90-91页
    5.2 全文主要的创新点第91页
    5.3 下阶段工作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层随机粗糙海面与目标复合散射的分析计算与应用
下一篇:全固态紫外激光器泵浦源驱动电路及高精度温控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