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概述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一、未成年罪犯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内容与特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概况 | 第20-32页 |
第一节 银川市未成年人犯罪特点 | 第20-24页 |
一、案件特点 | 第20-22页 |
二、犯罪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历史发展 | 第24-26页 |
一、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初创阶段 | 第24页 |
二、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发展阶段 | 第24-26页 |
第三节 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现状的实证研究 | 第26-32页 |
一、社区矫正罪犯数据分析 | 第26-28页 |
二、个案分析 | 第28-32页 |
第三章 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立法问题 | 第32-34页 |
一、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存在的不足 | 第32-33页 |
二、制度不健全,司法行政机关责权不匹配 | 第33页 |
三、司法机关衔接不利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存在的司法问题 | 第34-35页 |
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二、法律规定存在缺陷、配套制度设置不完善 | 第35页 |
三、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职能划分问题 | 第35页 |
第三节 银川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基础保障缺失、机构设置不健全 | 第35-36页 |
二、监督措施缺力、监督成效不明显 | 第36页 |
三、监督途径比较狭窄 | 第36页 |
四、信息共享不通畅 | 第36-37页 |
第四节 银川市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存在的司法行政管理问题 | 第37-41页 |
一、社区矫正执法能力不足 | 第37-38页 |
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 | 第38页 |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分析和社工理念的引入 | 第38页 |
四、基层司法所队伍不够稳定,影响了工作的延续性 | 第38-39页 |
五、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监督管理难到位 | 第39页 |
六、职业技能培训有待提高 | 第39-40页 |
七、缺乏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立法 | 第41-42页 |
一、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 | 第41页 |
二、适当扩宽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年龄限制 | 第41-42页 |
三、将未成年罪犯的社会安置工作纳入社区矫正法 | 第42页 |
第二节 司法完善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完善 | 第43-44页 |
一、全程检察监督 | 第43页 |
二、监督社区矫正法治教育开展情况 | 第43页 |
三、审查交接程序 | 第43-44页 |
四、审查法律文书 | 第44页 |
第四节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司法行政管理的完善 | 第44-48页 |
一、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构 | 第44页 |
二、优化队伍年龄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从优待警 | 第44-45页 |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参与度,注重未成年社区矫正犯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45页 |
四、降低未成年犯中处于无业状态的比例 | 第45-46页 |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 第46-47页 |
六、加强社区矫正经费和物资保障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