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桥煤矿地温分布及异常带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4 论文完成进度安排 | 第16-19页 |
| 2 顾桥矿区概况 | 第19-33页 |
| 2.1 矿区地理概况 | 第19-21页 |
| 2.1.1 矿区地理位置和交通 | 第19-20页 |
| 2.1.2 矿区的地形与水系 | 第20页 |
| 2.1.3 矿区的气候与气象 | 第20页 |
| 2.1.4 矿区的地震概况 | 第20-21页 |
| 2.2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1-28页 |
| 2.2.1 矿区拐点及边界 | 第21-23页 |
| 2.2.2 顾桥煤矿的区域地质与构造 | 第23-26页 |
| 2.2.3 区域与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 第26-28页 |
| 2.3 煤层 | 第28-33页 |
| 2.3.1 煤层的含煤性 | 第28-29页 |
| 2.3.2 煤层的可采性 | 第29-33页 |
| 3 顾桥矿区简易测温孔的温度校正 | 第33-47页 |
| 3.1 测温孔分类 | 第33-35页 |
| 3.2 简易测温曲线的校正方法 | 第35-37页 |
| 3.3 简易孔井底温度校正 | 第37-41页 |
| 3.4 简易测温孔水平温度校正 | 第41-47页 |
| 4 岩石热物理参数测试与大地热流值计算 | 第47-55页 |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47-52页 |
| 4.1.1 采样点布置原则 | 第47页 |
| 4.1.2 样品采集 | 第47-49页 |
| 4.1.3 样品处理 | 第49-50页 |
| 4.1.4 样品测试 | 第50-52页 |
| 4.2 热扩散率和大地热流计算 | 第52-55页 |
| 4.2.1 顾桥矿岩石热扩散率 | 第52-53页 |
| 4.2.2 顾桥矿大地热流值 | 第53-55页 |
| 5 顾桥矿区地温分布及地温区划 | 第55-77页 |
| 5.1 顾桥矿地温梯度的研究 | 第55-66页 |
| 5.1.1 顾桥矿地温孔分布 | 第55页 |
| 5.1.2 地温梯度 | 第55-56页 |
| 5.1.3 地温梯度垂向上的变化特征 | 第56-61页 |
| 5.1.4 主采煤层间地温梯度特征 | 第61-66页 |
| 5.2 各煤层底板地温分布规律 | 第66-69页 |
| 5.3 各水平温度等值线分析 | 第69-73页 |
| 5.4 顾桥矿区地温区划 | 第73-77页 |
| 5.4.1 矿井热害划分依据 | 第73页 |
| 5.4.2 矿井地温区划 | 第73-77页 |
| 6 顾桥矿区地温分布的控制因素的分析 | 第77-89页 |
| 6.1 岩石性质对地温的影响 | 第77-79页 |
| 6.2 地质构造对地温的影响 | 第79-83页 |
| 6.3 放射性元素对地温场的影响 | 第83-85页 |
| 6.4 地下水活动对地温的影响 | 第85-8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7.1 结论 | 第89页 |
| 7.2 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致谢 | 第95-97页 |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