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脑卒中患者躯体神经、交感神经及骨骼肌神经电生理特征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2-1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26页
    1.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2 研究方法第15-24页
        1.2.1 主要仪器第15页
        1.2.2 检测环境第15-16页
        1.2.3 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第16-23页
        1.2.4 功能评估第23-24页
    1.3 统计分析第24-26页
2 研究结果第26-40页
    2.1 神经传导功能第26-30页
        2.1.1 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第26-27页
        2.1.2 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第27-28页
        2.1.3 病程对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第28-30页
        2.1.4 运动传导波幅与肢体功能相关性分析第30页
    2.2 同心圆针肌电图第30-32页
    2.3 H反射第32-33页
        2.3.1 H反射的变化第32-33页
        2.3.2 H反射与肢体肌张力相关性分析第33页
    2.4 F波第33-36页
        2.4.1 F波的变化第33-34页
        2.4.2 F波与肢体肌张力相关性分析第34页
        2.4.3 桡侧腕屈肌张力对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第34-36页
    2.5 四肢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变化第36-40页
3 讨论第40-50页
    3.1 神经传导第40-43页
        3.1.1 脑卒中后神经传导功能变化第40-41页
        3.1.2 脑卒中后周围神经兴奋性变化第41-42页
        3.1.3 脑卒中后腓神经病变第42页
        3.1.4 脑卒中后健侧周围神经病变第42页
        3.1.5 手运动功能与CMAP波幅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3.2 同心圆针肌电图第43-44页
        3.2.1 偏瘫侧肌肉针肌电图变化第43-44页
        3.2.2 肌肉收缩功能对自发电位的影响第44页
    3.3 H反射第44-46页
        3.3.1 肌张力对H反射波幅的影响第45-46页
    3.4 F波第46-48页
        3.4.1 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对F波平均波幅的影响第47页
        3.4.2 脑卒中后F波平均潜伏期的变化第47-48页
    3.5 四肢皮肤交感反应第48页
    3.6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临床意义第48-49页
    3.7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49页
    3.8 下一步研究计划第49-50页
4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文献综述第56-67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附录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结核价值的研究
下一篇:外泌体内C端Met蛋白剪切体促进胃癌恶化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