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分析论文

筛选B因子分析改造的头孢菌素C酰化酶突变体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第10页
    1.2 7-ACA的市场状态第10-11页
    1.3 7-ACA生产方法的比较第11-12页
    1.4 头孢菌素酰化酶第12-15页
        1.4.1 头孢菌素酰化酶的分类第12-13页
        1.4.2 头孢菌素酰化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第13-14页
        1.4.3 头孢菌素C酰化酶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5 影响蛋白热稳定性主要因素第15-16页
    1.6 酶分子稳定性改造的策略第16-19页
        1.6.1 理性设计第16页
        1.6.2 定向进化技术第16-17页
        1.6.3 半理性设计第17-19页
    1.7 自动化工作站筛选平台第19页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9-20页
    1.9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所需材料与方法第21-34页
    2.1 实验所需材料第21-24页
        2.1.1 实验所需质粒和菌株第21页
        2.1.2 培养基第21-22页
        2.1.3 试剂与溶液第22-23页
        2.1.4 主要仪器第23-24页
        2.1.5 基因合成与相关引物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4页
        2.2.1 小量PCR扩增体系第24-25页
        2.2.2 酶切DNA的反应第25页
        2.2.3 小量PCR纯化试剂盒第25-26页
        2.2.4 酶连DNA反应第26页
        2.2.5 大肠杆菌的复苏和低温保藏第26页
        2.2.6 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26-27页
        2.2.7 对构建的质粒进行酶切验证第27页
        2.2.8 诱导表达CPC酰化酶重组蛋白第27-28页
        2.2.9 酶粗提液的制备第28页
        2.2.10 大肠杆菌组氨酸标签重组蛋白的纯化第28页
        2.2.11 SDS-PAGE蛋白质凝胶电泳第28-29页
        2.2.1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第29-30页
        2.2.13 CPC酰化酶活力的测定第30页
        2.2.14 蛋白结构N176的B因子分析和靶标位点的确定第30-31页
        2.2.15 定点饱和突变库的构建第31页
        2.2.16 饱和突变库的筛选第31-32页
        2.2.17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第32-33页
        2.2.18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第33页
        2.2.19 热失活动力学的研究第33-34页
第三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头孢菌素C酰化酶第34-38页
    3.1 前言第3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3.3.1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5页
        3.3.2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检测第35-36页
        3.3.3 CPC酰化酶酶活的测定第36-37页
    3.4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构建并筛选突变体文库第38-43页
    4.1 前言第38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4.2.1 引物第38-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4.3.1 分析氨基酸的B-factor值并确定突变靶点第39-40页
        4.3.2 Pseudomonas sp. SE83 acyII S12突变位点的可视化第40页
        4.3.3 构建饱和突变库并筛选第40-42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42-43页
第五章 野生型CPC酰化酶和突变体CPC酰化酶的纯化与表征第43-50页
    5.1 前言第4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5.2.1 CPC酰化酶表达纯化及最适温度测定第43-44页
        5.2.2 CPC酰化酶酶活力测定第44-45页
        5.2.3 评估CPC酰化酶的产物抑制情况第45页
        5.2.4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第45-46页
        5.2.5 热失活动力学研究第46页
        5.2.6 CPC酰化酶稳定性提高分子机制分析第46-49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49-5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9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观扩散系数与宫颈鳞癌危险因素及根治性放化疗后早期疗效的关系
下一篇:生物医用多孔Ti-Nb基记忆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