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掺Ni2+锰锌铁氧体制备及其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锰锌铁氧体在国民经济战略中意义第11-12页
        1.1.1 我国锰铁矿产资源概要第11页
        1.1.2 锰锌铁氧体的性质及作用第11-12页
    1.2 锰锌铁氧体市场需求第12-13页
        1.2.1 锰锌铁氧体应用与电子信息领域的优越性第12页
        1.2.2 锰锌铁氧体催化性能应用于有机废水治理的优势第12-13页
    1.3 国内外锰锌铁氧体制备及表征第13-17页
        1.3.1 锰锌铁氧体制备方法第13-15页
        1.3.2 锰锌铁氧体分析及表征方法第15-17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均匀设计法优化锰锌铁氧体制备工艺第19-30页
    2.1 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原理第19-20页
        2.1.1 共沉淀形成锰锌铁氧体前驱体第19页
        2.1.2 锰锌铁氧体的固相反应第19-20页
    2.2 实验部分第20-21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0-21页
        2.2.2 工艺流程图第21页
    2.3 实验方法与方案第21-23页
        2.3.1 锰锌铁氧体的制备第21-22页
        2.3.2 均匀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第22页
        2.3.3 制备样品性能分析、物相结构表征第22-2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2.4.1 均匀设计法优化锰锌铁氧体制备工艺条件第23-25页
        2.4.2 锰锌铁氧体成分分析第25页
        2.4.3 锰锌铁氧体物相表征第25-27页
        2.4.4 优化制备锰锌铁氧体的性能分析第27-29页
    2.5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金属掺杂对锰锌铁氧体性能的影响第30-40页
    3.1 实验部分第30-31页
    3.2 掺杂原理第31页
    3.3 实验方法第31-34页
        3.3.1 掺杂锰锌铁氧体的制备第31页
        3.3.2 掺杂锰锌铁氧体的表征第31-32页
        3.3.3 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第32-33页
        3.3.4 催化后溶液中Mn~(2+)、Zn~(2+)、Fe~(3+)的检测第33-34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3.4.1 不同离子掺杂对锰锌铁氧体物相结构的影响第34-36页
        3.4.2 不同离子掺杂对锰锌铁氧体磁性能(VSM)的影响第36页
        3.4.3 不同离子掺杂对锰锌铁氧体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3.4.4 光催化后溶液中Mn~(2+)、Zn~(2+)、Fe~(3+)的检测第38-39页
    3.5 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Ni~(2+)掺杂锰锌铁氧体的催化降解性能应用第40-62页
    4.1 实验部分第40-41页
    4.2 锰锌铁氧体催化原理第41-42页
    4.3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3.1 掺Ni~(2+)锰锌铁氧体光催化亚甲基蓝第42页
        4.3.2 掺Ni~(2+)锰锌铁氧体热催化苯胺第42-44页
        4.3.3 掺Ni~(2+)锰锌铁氧体催化液化金银花叶第44页
        4.3.4 溶液中Mn~(2+)、Zn~(2+)、Fe~(3+)的检测第44页
    4.4 实验结果讨论第44-60页
        4.4.1 Ni~(2+)掺杂对锰锌铁氧体性能影响第44-48页
        4.4.2 掺Ni~(2+)锰锌铁氧体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第48-52页
        4.4.3 掺Ni~(2+)锰锌铁氧体热催化降解苯胺的研究第52-56页
        4.4.4 掺Ni~(2+)锰锌铁氧体催化液化生物质的研究第56-57页
        4.4.5 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解析第57-60页
    4.5 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界面可控合成铁系金属复合物及其电分解水性能
下一篇:富里酸及其复合吸附剂净化废润滑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