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斯芙颗粒剂的制备及减肥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4页 |
1.肥胖症简介 | 第14-15页 |
1.1 肥胖的定义 | 第14页 |
1.2 肥胖的分类 | 第14-15页 |
2.肥胖的危害 | 第15-17页 |
2.1 肥胖与高血压 | 第15页 |
2.2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 第15-16页 |
2.3 肥胖与糖尿病 | 第16页 |
2.4 肥胖与脂肪肝 | 第16页 |
2.5 肥胖与免疫功能 | 第16页 |
2.6 肥胖与癌症 | 第16-17页 |
3.肥胖形成的原因 | 第17-19页 |
3.1 肥胖形成的中医理论 | 第17页 |
3.2 现代医学理论 | 第17-19页 |
4.肥胖的治疗 | 第19-22页 |
4.1 中医疗法 | 第19-20页 |
4.2 化药治疗 | 第20-21页 |
4.3 手术治疗 | 第21页 |
4.4 饮食疗法 | 第21页 |
4.5 运动疗法 | 第21-22页 |
5.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5.1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颗粒剂制备及工艺优化 | 第24-36页 |
1.仪器与试药 | 第24页 |
1.1 仪器 | 第24页 |
1.2 试剂和药材 | 第24页 |
2.颗粒剂的制备 | 第24-26页 |
2.1 主药剂量 | 第24页 |
2.2 辅料的选择 | 第24-25页 |
2.3 制备工艺 | 第25-26页 |
3.制备工艺优化 | 第26-34页 |
3.1 单因素考察 | 第26-31页 |
3.2 星点设计 | 第31-34页 |
4.讨论 | 第34-35页 |
5.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 第36-40页 |
1.实验材料 | 第36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1.2 实验药材与试剂 | 第36页 |
2.原料药含量测定 | 第36-40页 |
2.1 菊花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36-38页 |
2.2 L-肉碱酒石酸盐中L-肉碱的含量测定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歌斯芙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40-54页 |
1.实验材料 | 第40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1.2 实验药材与试剂 | 第40页 |
2.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40-42页 |
3.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42-52页 |
3.1 名称 | 第42页 |
3.2 处方 | 第42页 |
3.3 制法 | 第42页 |
3.4 性状 | 第42-43页 |
3.5 鉴别 | 第43-44页 |
3.6 粒度、水分、溶化性的检查 | 第44-45页 |
3.7 含量测定 | 第45-52页 |
4.讨论 | 第52-53页 |
5.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减肥处方抗肥胖作用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 第54-71页 |
1.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1.2 实验药材 | 第54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54-55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55页 |
2.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2.1 预防性肥胖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56-59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59页 |
3.实验结果 | 第59-67页 |
3.1 大鼠体重变化 | 第59-60页 |
3.2 大鼠生长曲线变化 | 第60-61页 |
3.3 大鼠脏器指数影响 | 第61-62页 |
3.4 大鼠Lee’s指数的测定 | 第62页 |
3.5 大鼠摄食量结果 | 第62-63页 |
3.6 大鼠血流变分析 | 第63页 |
3.7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第63-66页 |
3.8 病理学分析 | 第66-67页 |
3.9 病理切片分析 | 第67页 |
4.讨论 | 第67-69页 |
5.全文小结 | 第69-70页 |
6.总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