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8-23页 |
1.2.1 标准中粗骨料质量控制指标 | 第8-12页 |
1.2.2 标准中细骨料质量控制指标 | 第12-16页 |
1.2.3 骨料粒形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4 骨料颗粒形状检测及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2.5 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 | 第19-21页 |
1.2.6 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21-23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3.1 课题的提出背景 | 第23页 |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骨料粒形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 | 第25-29页 |
2.1 粗骨料不规则颗粒定义的提出及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2.2 机制砂片状颗粒定义的提出及检测方法 | 第26-29页 |
第3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 第29-36页 |
3.1 试验用原材料 | 第29-31页 |
3.1.1 水泥 | 第29页 |
3.1.2 粉煤灰 | 第29页 |
3.1.3 矿粉 | 第29-30页 |
3.1.4 砂 | 第30页 |
3.1.5 石 | 第30-31页 |
3.1.6 减水剂 | 第31页 |
3.1.7 其它 | 第31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31-35页 |
3.2.1 机制砂粒形方面试验方案 | 第31-32页 |
3.2.2 粗骨料粒形方面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3.2.3 骨料级配方面试验方案 | 第33-34页 |
3.2.4 粗骨料强度和表面织构方面试验方案 | 第34-35页 |
3.3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35-36页 |
3.3.1 研究难点 | 第35页 |
3.3.2 研究拟获得的创新点 | 第35-36页 |
第4章 机制砂粒形对胶砂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36-41页 |
4.1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对胶砂流动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对胶砂强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4.3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 第39页 |
4.4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碎石不规则颗粒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5.1 碎石不规则颗粒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5.2 碎石不规则颗粒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42页 |
5.3 碎石不规则颗粒含量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5.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机制砂级配对胶砂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44-51页 |
6.1 机制砂级配对胶砂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6.1.1 机制砂级配对胶砂流动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6.1.2 机制砂级配对胶砂强度的影响 | 第45页 |
6.2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45-50页 |
6.2.1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6.2.2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6.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7章 粗骨料强度和表面织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1-54页 |
7.1 不同强度粗骨料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7.2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破坏面分析 | 第52页 |
7.3 石灰岩与玄武岩碎石表面细观分析 | 第52-53页 |
7.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8.1 骨料粒形 | 第54页 |
8.2 骨料级配 | 第54-55页 |
8.3 骨料强度及表面织构 | 第55页 |
8.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5页 |
8.5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