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Fe-N/CNTs/rGO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32页
    2.1 燃料电池综述第14-16页
        2.1.1 燃料电池的特点第14-15页
        2.1.2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5-16页
    2.2 碱性燃料电池第16-17页
        2.2.1 碱性燃料电池的原理第16页
        2.2.2 碱性燃料电池的优点第16-17页
        2.2.3 碱性燃料电池的现状第17页
    2.3 碱性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第17-20页
        2.3.1 氧还原反应第18页
        2.3.2 铂基催化剂第18-19页
        2.3.3 非贵金属催化剂第19-20页
    2.4 Fe-N-C类催化剂第20-27页
        2.4.1 Fe-N-C的合成方法第20-24页
        2.4.2 Fe-N-C的构效关系第24-26页
        2.4.3 Fe-N-C的应用研究第26-27页
    2.5 碳载体第27-30页
        2.5.1 石墨烯的改性研究第28-29页
        2.5.2 石墨烯的掺杂研究第29-30页
    2.6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30-32页
3 实验方法第32-40页
    3.1 原料与设备第32-33页
    3.2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第33-36页
        3.2.1 比表面积分析第33-34页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4页
        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4-35页
        3.2.4 能谱分析第35页
        3.2.5 X射线衍射分析第35页
        3.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5-36页
        3.2.7 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第36页
    3.3 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第36-38页
        3.3.1 循环伏安法第36-37页
        3.3.2 旋转环盘电极第37-38页
    3.4 实验的预处理第38-40页
        3.4.1 碳载体的预处理第38页
        3.4.2 Ink的配制第38页
        3.4.3 标准氢电极的制备第38-39页
        3.4.4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39-40页
4 大环铁化合物热解制备Fe-N_x/CNTs/rGO氧还原催化剂及表征第40-62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实验部分第40-42页
        4.2.1 三维载体CNTs/rGO的构建第40-41页
        4.2.2 实验步骤第41-42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8页
        4.3.1 碳载体的选择第42-43页
        4.3.2 二次热处理选择第43-44页
        4.3.3 酸洗条件的选择第44页
        4.3.4 催化剂BET分析第44-45页
        4.3.5 催化剂SEM, TEM和EDS分析第45-47页
        4.3.6 催化剂XRD分析第47-48页
        4.3.7 催化剂XPS分析第48-49页
        4.3.8 催化剂XAS分析第49-52页
        4.3.9 电化学分析第52-54页
        4.3.10 催化剂机理分析第54-58页
    4.4 稳定性分析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5 小分子铁盐一锅法制备Fe-N/CNTs/rGO氧还原催化剂及表征第62-76页
    5.1 前言第62页
    5.2 实验部分第62-63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3页
        5.3.1 小分子氮源的选择第63-64页
        5.3.2 小分子铁源的选择第64-67页
        5.3.3 氮源和铁源的投料比第67-69页
        5.3.4 催化剂载量的选择第69-70页
        5.3.5 催化剂SEM分析第70页
        5.3.6 催化剂电化学分析第70-73页
    5.4 稳定性分析第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6.1 结论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92页
作者简历第92页
科研成果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金属配位键的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
下一篇:基于生物基1,5-戊二醇的(共)聚酯的合成与结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