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适应性改造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2-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3 论文框架第13-15页
2 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综述第15-2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页
    2.2 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分类第15-19页
        2.2.1 按空间的性质分类第15-16页
        2.2.2 按空间的使用功能分类第16-17页
        2.2.3 按行为方式分类第17-19页
    2.3 中小学空间设计的研究范畴第19-20页
3 中小学校园现状调研与分析第20-26页
    3.1 校园整体形态问题第20-23页
        3.1.1 校园建设没有地域特征第20页
        3.1.2 校园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3.1.3 校园入口空间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3.1.4 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第22页
        3.1.5 活动场地与体育设施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3.2 教学标准的提高引发的问题第23-24页
        3.2.1 建筑的标识性不强第23-24页
        3.2.2 建筑质量存在的问题第24页
        3.2.3 专用教室短缺第24页
    3.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4 中小学校园改造原则与策略第26-39页
    4.1 校园改造的设计理念第26-27页
    4.2 校园空间改造原则第27-29页
        4.2.1 统筹规划——有机秩序第27-28页
        4.2.2 参与性原则第28-29页
        4.2.3 分期改造——分片式发展第29页
    4.3 校园改造的目标第29-30页
    4.4 校园空间改造策略第30-32页
        4.4.1 明确学校周围及其内部环境第30页
        4.4.2 对校园建筑的现状进行评估第30-31页
        4.4.3 制定校园改造步骤第31-32页
    4.5 中小学校园改造方法研究第32-35页
        4.5.1 校园外部空间的重塑第32-35页
    4.6 中小学校舍的更新第35-38页
        4.6.1 建筑使用功能的优化第35-36页
        4.6.2 建筑形象的更新第36-38页
    4.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5 设计实践第39-61页
    5.1 龙吟中学方案改造设计第39-46页
        5.1.1 项目概况第39-40页
        5.1.2 调研分析第40页
        5.1.3 设计原则第40-41页
        5.1.4 校舍更新第41-43页
        5.1.5 校园室外空间景观设计第43-46页
    5.2 成都市武顺街小学改造设计第46-54页
        5.2.1 项目概况第46-47页
        5.2.2 调研分析第47页
        5.2.3 设计理念第47-48页
        5.2.4 校舍更新第48-50页
        5.2.5 校园室外空间景观设计第50-53页
        5.2.6 小结第53-54页
    5.3 云南省保山市青阳小学重建设计第54-61页
        5.3.1 设计背景第54页
        5.3.2 项目概况第54页
        5.3.3 发现问题第54-56页
        5.3.4 提出策略第56-58页
        5.3.5 策略应用第58-59页
        5.3.6 设计手法第59-60页
        5.3.7 小结第60-61页
6 结语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附录第65-7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实践第65页
    毕业设计方案第65-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持续城市更新设计决策专家系统研究
下一篇:峰前循环剪切作用下岩石节理强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