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2 临床资料收集 | 第16页 |
3 血清抗PLA2R抗体测定 | 第16-18页 |
4 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18-19页 |
5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结果 | 第20-24页 |
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0页 |
2 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资料分析 | 第20-21页 |
3 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病理学资料分析 | 第21-22页 |
4 血栓事件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比较 | 第22-23页 |
5 血栓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资料分析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30页 |
1 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对IMN临床活动的意义 | 第24-26页 |
2 IMN血栓高发危险因素分析及与抗体关系。 | 第26-28页 |
3 肾PLA2R抗原和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关系 | 第28-29页 |
4 研究的不足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综述 膜性肾病的研究现状及其病理机制 | 第34-50页 |
1 膜性肾病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35-36页 |
2 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 | 第36-39页 |
2.1 PLA2R的遗传机制 | 第36-37页 |
2.2 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 第37-38页 |
2.3 补体系统的激活 | 第38-39页 |
3 PLA2R的发现历史 | 第39-40页 |
4 PLA2R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 第40-42页 |
5 总结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