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女性生命意识的建构 | 第9-20页 |
第一节 成长情结 | 第9-14页 |
一、青春成长的异化 | 第9-11页 |
二、创伤成长的纠结 | 第11-14页 |
第二节 诗意言说 | 第14-20页 |
一、同性情感的诗化呈现 | 第14-17页 |
二、俄狄浦斯情结的呈现与模式转换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东方传统的回归 | 第20-32页 |
第一节 "花木兰"的困境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木棉女性"的追寻 | 第23-27页 |
第三节 "地母女性"的神化 | 第27-32页 |
第三章 超越与规避 | 第32-41页 |
第一节 独特的审美特性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失语的自我状态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边缘的生存困境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