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疏勒河流域概况 | 第8-9页 |
1.2 敦煌西湖湿地概况 | 第9-10页 |
1.3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1 疏勒河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敦煌西湖湿地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疏勒河变迁的研究分析 | 第15-37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2 清代之前疏勒河的变迁 | 第15-19页 |
2.3 建国以后疏勒河的变迁 | 第19-29页 |
2.3.1 疏勒河河道变迁 | 第19-22页 |
2.3.2 疏勒河径流量及径流长度的变迁 | 第22-25页 |
2.3.3 疏勒河流域地下水情况 | 第25-26页 |
2.3.4 疏勒河水质 | 第26-27页 |
2.3.5 疏勒河流域人口、耕地面积变化。 | 第27-28页 |
2.3.6 疏勒河流域地下水现状 | 第28-29页 |
2.4 疏勒河变迁的的原因 | 第29-37页 |
2.4.1 清代前疏勒河变迁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2.4.1.1 人口、耕地的增加是疏勒河变迁的重要原因 | 第29-32页 |
2.4.1.2 人为改造 | 第32页 |
2.4.2.建国以后疏勒河变迁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2.4.2.1 气候变化因素 | 第32-34页 |
2.4.2.2 疏勒河流域人口、耕地面积变化 | 第34-35页 |
2.4.2.3 下游河道萎缩 | 第35-37页 |
第3章 敦煌西湖湿地变迁的研究分析 | 第37-53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3.2.清代以前敦煌西湖湿地的变迁 | 第37-39页 |
3.3 建国以后敦煌西湖湿地的变迁 | 第39-44页 |
3.3.1 湿地面积缩减 | 第39-43页 |
3.3.2 绿色防护体系面积减少,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 | 第43页 |
3.3.3 土地沙漠化、盐渍化严重 | 第43-44页 |
3.4 西湖湿地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44-53页 |
3.4.1 清代以前敦煌西湖湿地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3.4.2 建国以后敦煌西湖湿地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45-53页 |
3.4.2.1 气候因素 | 第45-47页 |
3.4.2.2 水资源补给减少 | 第47-49页 |
3.4.2.2.1 补给水源 | 第47-48页 |
3.4.2.2.2 西湖湿地补给水量 | 第48-49页 |
3.4.2.3 人口变化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2.4 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 | 第50页 |
3.4.2.6 地下水位影响 | 第50-51页 |
3.4.2.7 滥采滥挖、盗猎影响 | 第51页 |
3.4.2.8 西湖湿地旅游业的发展 | 第51-53页 |
第4章 疏勒河变迁对敦煌西湖湿地的影响 | 第53-57页 |
4.1 清代以前疏勒河变迁对敦煌西湖湿地影响 | 第53-54页 |
4.2 建国以后疏勒河变迁对敦煌西湖湿地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敦煌规划》实施后疏勒河变迁对敦煌西湖湿地的影响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57-60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5.2.1 研究探讨建立水权制度 | 第58页 |
5.2.2 研究探讨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 第58-59页 |
5.2.3 研究探讨建设节水型城市建设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图表目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