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枣树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枣树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枣树利用价值 | 第10-11页 |
·枣的起源及分布 | 第11页 |
·枣的品种资源及鉴定 | 第11-12页 |
·枣的国内外引种 | 第12-13页 |
·枣树栽培技术研究 | 第13页 |
·鲜食枣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鲜食枣资源、引种与良种选育研究 | 第14-15页 |
·鲜食枣栽培技术研究 | 第15-16页 |
·枣子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 第16-17页 |
·枣属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鲜食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品种结构不合理 | 第18页 |
·栽培管理技术欠缺 | 第18页 |
·未注意枣树栽培的生态区域 | 第18页 |
·贮藏技术不过关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鲜食枣光合作用测定 | 第21-22页 |
·鲜食枣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 第21页 |
·鲜食枣光合—光响应特性的测定 | 第21页 |
·鲜食枣光合—CO_2响应特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鲜食枣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方法 | 第22页 |
·鲜食枣叶片叶面积、比叶重、叶绿素、糖和淀粉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叶面积和比叶重测定 | 第22-23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3页 |
·叶片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23页 |
·叶片淀粉含量测定 | 第23页 |
·鲜食枣叶片解剖特性观测 | 第23-24页 |
·叶表皮气孔观测 | 第23-24页 |
·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 第24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55页 |
·鲜食枣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 | 第25-34页 |
·环境因子日变化 | 第25-26页 |
·鲜食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26-28页 |
·鲜食枣气孔导度日变化 | 第28-29页 |
·鲜食枣蒸腾速率日变化 | 第29-30页 |
·鲜食枣胞间 CO_2浓度(Ci)日变化 | 第30-31页 |
·鲜食枣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 | 第31-32页 |
·鲜食枣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 | 第32-33页 |
·鲜食枣光能利用率(SUE)日变化 | 第33-34页 |
·环境因子对鲜食枣光合作用的响应 | 第34-37页 |
·鲜食枣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强响应曲线 | 第34-35页 |
·鲜食枣品种叶片光合作用—CO_2响应曲线 | 第35-37页 |
·鲜食枣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叶绿素含量、糖和淀粉含量的关系 | 第37-40页 |
·鲜食枣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的关系 | 第37-38页 |
·鲜食枣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的关系 | 第38-39页 |
·鲜食枣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糖和淀粉含量的关系 | 第39-40页 |
·鲜食枣叶片解剖特性研究 | 第40-42页 |
·鲜食枣叶片下表皮气孔观测 | 第40-41页 |
·鲜食枣叶片解剖结构观测 | 第41-42页 |
·鲜食枣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多云天气条件下鲜食枣光合作用日变化 | 第43-48页 |
·多云天气条件下环境因子日变化 | 第43-44页 |
·不同天气鲜食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44-45页 |
·不同天气鲜食枣气孔导度日变化 | 第45页 |
·不同天气鲜食枣蒸腾速率日变化 | 第45-46页 |
·不同天气鲜食枣胞间 CO_2浓度(Ci)日变化 | 第46页 |
·不同天气鲜食枣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 | 第46-47页 |
·不同天气鲜食枣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 | 第47-48页 |
·不同天气鲜食枣光能利用率(SUE)日变化 | 第48页 |
·鲜食枣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 | 第48-51页 |
·PSⅡ光化学特性比较 | 第48-49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 第49-51页 |
·遮阴对鲁北冬枣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PSⅡ光化学特性比较 | 第51-52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 第52-53页 |
·遮阴对鲁北冬枣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3-55页 |
·遮阴对鲁北冬枣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遮阴对鲁北冬枣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62页 |
·鲜食枣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光合“午休”现象 | 第55-56页 |
·光强对鲜食枣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6-57页 |
·CO_2浓度对鲜食枣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7页 |
·鲜食枣叶片生理指标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 第57-58页 |
·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 第58-59页 |
·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 第59页 |
·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天气状况的关系 | 第59页 |
·3 个鲜食枣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 第59-60页 |
·遮阴条件对鲁北冬枣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缩略词表 | 第74-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页 |
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