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导论 | 第9-53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9-11页 |
| 二、《大灌顶经》研究史回顾 | 第11-46页 |
| 三、拟开展的工作及本文结构 | 第46-49页 |
| 四、资料概说 | 第49-50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 六、关于所使用概念的说明 | 第51-53页 |
| 第一章 《大灌顶经》前九卷研究 | 第53-111页 |
| 第一节 《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 | 第53-68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54-66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66-68页 |
| 第二节 《灌顶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经》 | 第68-73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69-71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71-73页 |
| 第三节 《灌顶三归五戒带配护身咒经》 | 第73-78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73-76页 |
| 二、受三归五戒法 | 第76-78页 |
| 第四节 《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 | 第78-85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78-80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80-85页 |
| 第五节 《灌顶咒宫宅神王守护左右经》 | 第85-90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85-89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89-90页 |
| 第六节 《灌顶塚墓因缘四方神咒经》 | 第90-98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91-97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97-98页 |
| 第七节 《灌顶伏魔封印大神咒经》 | 第98-102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98-101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101-102页 |
| 第八节 《灌顶摩尼罗亶大神咒经》 | 第102-107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102-104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104-107页 |
| 第九节 《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上品经》 | 第107-111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107-108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108-111页 |
| 第二章 《灌顶梵天神策经》研究 | 第111-118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111-117页 |
| 二、小结 | 第117-118页 |
| 第三章 《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研究 | 第118-126页 |
| 一、内容分析 | 第119-123页 |
| 二、经文来源 | 第123-126页 |
| 第四章 《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研究 | 第126-275页 |
| 第一节 药师经之前的药师佛和药师信仰 | 第127-132页 |
| 一、文献考察 | 第127-129页 |
| 二、金石资料 | 第129-132页 |
| 第二节 传本考察 | 第132-191页 |
| 一、经录考证 | 第132-161页 |
| (一) 内容考证 | 第133-158页 |
| (二) 经录考证小结 | 第158-161页 |
| 二、现存经本研究 | 第161-191页 |
| 第三节 现有文本渊源 | 第191-202页 |
| 第四节 内容考察 | 第202-237页 |
| 一、九横死 | 第202-209页 |
| 二、料简罪福 | 第209-225页 |
| 三、厌祷诅咒 | 第225-231页 |
| 四、苏生 | 第231-237页 |
| 第五节 《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与《大灌顶经》 | 第237-251页 |
| 一、字词 | 第237-245页 |
| 二、思想内容 | 第245-251页 |
| 第六节 《拔除过罪生死得受经》的形成 | 第251-275页 |
| 一、《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的形成背景 | 第251-265页 |
| (一) 对民间巫道的批判 | 第251-261页 |
| (二) 劝请修福 | 第261-265页 |
| 二、《大灌顶经》的形成 | 第265-270页 |
| 三、《大灌顶经》的作者 | 第270-275页 |
| 第五章 《大灌顶经》的宗教理想 | 第275-279页 |
| 余论 | 第279-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30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02-304页 |
| 后记 | 第304-3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