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5-11页 |
1.1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5页 |
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5-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3.1 科研现状 | 第7-8页 |
1.3.2 研究区工作现状 | 第8-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0-11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17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1-12页 |
2.2 地层 | 第12-14页 |
2.3 火山岩 | 第14页 |
2.4 侵入岩 | 第14-15页 |
2.5 变质岩 | 第15-17页 |
第3章 喀纳斯岩群变质岩特征 | 第17-43页 |
3.1 喀纳斯岩群变质岩岩石学特征 | 第17-19页 |
3.2 喀纳斯岩群变质岩的变质相带 | 第19-20页 |
3.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0-32页 |
3.3.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20-24页 |
3.3.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24-27页 |
3.3.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27-32页 |
3.4 原岩恢复 | 第32-33页 |
3.5 喀纳斯岩群片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 | 第33-39页 |
3.6 源区物质组成 | 第39页 |
3.7 喀纳斯群构造环境判定 | 第39-43页 |
第4章 变质期次与变形构造 | 第43-57页 |
4.1 变质期次厘定 | 第49-53页 |
4.2 变形构造 | 第53-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8页 |
5.1 喀纳斯岩群变质岩原岩形成过程 | 第57页 |
5.2 变质期次与变形构造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