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pH可控性的离子通道多肽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 1.1 PH敏感肽概述 | 第10-15页 |
| 1.1.1 pHLIPs概念和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 1.1.2 pHLIPs检测方法 | 第11-13页 |
| 1.1.3 pHLIPs入膜端研究 | 第13-14页 |
| 1.1.4 pHLIPs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运用 | 第14-15页 |
| 1.2 M2质子通道 | 第15-19页 |
| 1.2.1 流感病毒A的组成以及其感染过程 | 第15-17页 |
| 1.2.2 M2质子通道功能和结构 | 第17-19页 |
| 1.3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多肽的合成、纯化及鉴定 | 第21-51页 |
| 2.1 多肽合成、纯化及鉴定综述 | 第21-25页 |
| 2.1.1 多肽固相合成 | 第21-23页 |
| 2.1.2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多肽纯化 | 第23-24页 |
| 2.1.3 多肽鉴定 | 第24-25页 |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5-26页 |
| 2.2.1 仪器 | 第25页 |
| 2.2.2 材料和试剂 | 第25-26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 2.3.1 多肽固相合成 | 第26-27页 |
| 2.3.2 多肽切割和沉淀 | 第27-28页 |
| 2.3.3 多肽纯化 | 第28页 |
| 2.3.4 目标肽的确定 | 第28页 |
| 2.3.5 目标肽的纯化 | 第28-29页 |
| 2.4 合成结果 | 第29-50页 |
| 2.4.1 AC-Q3合成 | 第29-31页 |
| 2.4.2 AC-Q3D合成 | 第31-32页 |
| 2.4.3 AC-Q6合成 | 第32-34页 |
| 2.4.4 AC-Q6T合成 | 第34-35页 |
| 2.4.5 AC-Q7合成 | 第35-37页 |
| 2.4.6 AC-Q8合成 | 第37-38页 |
| 2.4.7 AC-Q9合成 | 第38-40页 |
| 2.4.8 AC-Q10合成 | 第40-41页 |
| 2.4.9 AC-Q10D合成 | 第41-43页 |
| 2.4.10 AC-Q10T合成 | 第43-44页 |
| 2.4.11 AC-Q11合成 | 第44-46页 |
| 2.4.12 AC-Q12合成 | 第46-47页 |
| 2.4.13 Q10-NBD合成 | 第47-48页 |
| 2.4.14 Q11-NBD合成 | 第48-50页 |
| 2.5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多肽对酸敏感性的研究 | 第51-73页 |
| 3.1 材料和仪器 | 第51页 |
| 3.1.1 试剂 | 第51页 |
| 3.1.2 仪器 | 第51页 |
| 3.2 圆二色谱法检测 | 第51-56页 |
| 3.3 色氨酸荧光法检测 | 第56-67页 |
| 3.3.1 SDS模拟脂质体 | 第56-59页 |
| 3.3.2 DMPC作脂质体 | 第59-67页 |
| 3.4 PH值对荧光的影响 | 第67-73页 |
| 第四章 多肽入膜端的研究 | 第73-81页 |
| 4.1 材料和仪器 | 第73页 |
| 4.1.1 试剂 | 第73页 |
| 4.1.2 仪器 | 第73页 |
| 4.2 实验方法和操作 | 第73-79页 |
| 4.2.1 测试激发和发射波长选择 | 第73-75页 |
| 4.2.2 淬灭实验一 | 第75-77页 |
| 4.2.3 淬灭实验二 | 第77-79页 |
| 4.3 小结 | 第79-81页 |
| 讨论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中英语缩略词对照表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