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含义的界定 | 第10-13页 |
| 一、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概念的含义 | 第10-12页 |
| (一) “非法”的含义 | 第10-11页 |
| (二) “证据”的含义 | 第11页 |
| (三) “非法证据”的含义 | 第11-12页 |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国际形态 | 第13-21页 |
| 一、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3-16页 |
| (一) 特征 | 第13-15页 |
| (二) 评析 | 第15-16页 |
| 二、英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6-17页 |
| (一) 特征 | 第16页 |
| (二) 评析 | 第16-17页 |
| 三、德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7-18页 |
| (一) 特征 | 第17-18页 |
| (二) 评析 | 第18页 |
| 四、日本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8-19页 |
| (一) 特征 | 第18-19页 |
| (二) 评析 | 第19页 |
| 五、联合国的相关规定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体现 | 第21-28页 |
| 一、体现了法治理念 | 第21-22页 |
| 二、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 | 第22-23页 |
| 三、体现了司法公正理念 | 第23-24页 |
| 四、体现了司法实践之需 | 第24-28页 |
| 第四章 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设想 | 第28-42页 |
|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现状 | 第28-29页 |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相关法律中的体现 | 第28页 |
| (二)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尚未确立 | 第28-29页 |
| 二、影响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因素 | 第29-33页 |
| (一) 司法理念上的因素 | 第29-31页 |
| (二) 体制上的障碍因素 | 第31-32页 |
| (三) 错案赔偿制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三、中国采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否的相关学说 | 第33-36页 |
| (一) 目前流行观点 | 第33-34页 |
| (二) 评析 | 第34-36页 |
| 四、建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设想 | 第36-42页 |
| (一) 完善法律制度 | 第36-38页 |
| (二)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机制 | 第38-40页 |
| (三) 建立监督机制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