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轿车的电磁兼容性概述 | 第14-16页 |
1.1.1 电磁兼容定义 | 第14-15页 |
1.1.2 电磁兼容分级 | 第15-16页 |
1.1.3 保证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的两个方法 | 第16页 |
1.2 轿车电磁兼容仿真介绍 | 第16-18页 |
1.3 电磁兼容预测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9页 |
1.4 轿车电磁兼容标准简介 | 第19-21页 |
1.5 电磁仿真软件和方法简介 | 第21-23页 |
1.6 选择背景和实际意义 | 第23-25页 |
1.6.1 选择背景 | 第23-24页 |
1.6.2 实际意义 | 第24-25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5-28页 |
1.7.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7.2 结构框架 | 第26-28页 |
第2章 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原因分析 | 第28-46页 |
2.1 点火系统介绍 | 第28-29页 |
2.2 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干扰形成原因 | 第29-39页 |
2.2.1 点火系统工作过程分析 | 第30-32页 |
2.2.2 控制器电磁辐射产生原因 | 第32-33页 |
2.2.3 高压导线电磁辐射产生原因 | 第33页 |
2.2.4 火花塞电磁辐射产生原因 | 第33-35页 |
2.2.5 点火开关电磁辐射产生原因 | 第35页 |
2.2.6 点火线圈电磁辐射产生原因 | 第35-39页 |
2.3 静电放电影响 | 第39-40页 |
2.4 电磁场理论基础 | 第40-43页 |
2.4.1 时谐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41-42页 |
2.4.2 波动方程 | 第42-43页 |
2.5 边界条件分析 | 第43-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点火系统电磁辐射仿真分析 | 第46-70页 |
3.1 点火开关的电磁辐射分析 | 第47-49页 |
3.1.1 开关结构 | 第47-48页 |
3.1.2 开关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3.1.3 电磁辐射图像 | 第49页 |
3.2 控制器的电磁辐射分析 | 第49-53页 |
3.2.1 控制器组成 | 第49-50页 |
3.2.2 数学模型分析 | 第50-52页 |
3.2.3 控制器电磁辐射仿真 | 第52-53页 |
3.3 火花塞电磁辐射分析 | 第53-56页 |
3.3.1 火花塞结构 | 第53-54页 |
3.3.2 等效模型分析 | 第54页 |
3.3.3 火花塞电磁辐射仿真 | 第54-56页 |
3.4 高压导线的电磁辐射仿真 | 第56-64页 |
3.4.1 高压导线结构介绍 | 第56-57页 |
3.4.2 数学模型建立 | 第57-61页 |
3.4.3 高压导线的电磁辐射分析 | 第61-64页 |
3.5 点火线圈的电磁辐射仿真 | 第64-68页 |
3.5.1 点火线圈结构 | 第64-65页 |
3.5.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3.5.3 点火线圈电磁仿真分析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点火系统电磁辐射抑制措施 | 第70-100页 |
4.1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描述 | 第70-74页 |
4.1.1 三维空间的差分公式 | 第70-73页 |
4.1.2 单轴各向异性理想匹配层(UPML)的FDTD差分格式 | 第73-74页 |
4.2 数值色散分析 | 第74-79页 |
4.2.1 简化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的参数设置 | 第75-77页 |
4.2.2 车内激励源的构建 | 第77-79页 |
4.3 通过孔缝的电磁泄漏 | 第79-83页 |
4.3.1 惠更斯原理 | 第79-81页 |
4.3.2 矩形孔的衍射场 | 第81-83页 |
4.4 孔缝对汽车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 | 第83-90页 |
4.4.1 场源模型建立 | 第83-84页 |
4.4.2 四种规则孔缝屏蔽效能比较 | 第84-85页 |
4.4.3 宽长比不同的矩形孔缝屏蔽效能比较 | 第85页 |
4.4.4 孔阵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 第85-90页 |
4.5 矩形孔缝屏蔽体的屏蔽仿真和谐振分析 | 第90-94页 |
4.5.1 6×50mm~2孔缝的屏蔽效能仿真 | 第90-91页 |
4.5.2 10×30mm~2孔缝的电磁屏蔽效能仿真 | 第91-93页 |
4.5.3 15×20mm~2孔缝的电磁屏蔽效能仿真 | 第93-94页 |
4.6 开关抗干扰措施 | 第94-95页 |
4.7 针对点火系统部件的其它相应改进措施 | 第95-9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7-100页 |
第5章 实验系统设计及分析 | 第100-114页 |
5.1 实验系统设计及设备标定 | 第100-103页 |
5.1.1 实验设备标定 | 第100-101页 |
5.1.2 实验系统的设计 | 第101页 |
5.1.3 实验设置及实验流程 | 第101-103页 |
5.2 开关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3-104页 |
5.2.1 改进前的电场强度辐射图像 | 第103-104页 |
5.2.2 测试实验与结果 | 第104页 |
5.3 控制器电磁辐射实验分析 | 第104-106页 |
5.4 火花塞电磁辐射实验分析 | 第106-108页 |
5.5 高压导线和点火线圈实验测试 | 第108-109页 |
5.6 通过孔缝的电磁泄漏测试实验 | 第109-111页 |
5.7 点火系统的电磁辐射实验 | 第111-11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4-118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114-116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16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