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纪念性建筑论文--丧葬建筑论文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在随州市万安公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人口压力和用地矛盾第9页
        1.1.2 模仿外国形式,缺少传统文化符号第9页
        1.1.3 墓园功能多样化的要求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页
        1.3.2 研究意义第11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2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页
        2.1.1 墓第13页
        2.1.2 陵园第13页
        2.1.3 公墓第13页
    2.2 有关理论研究第13-17页
        2.2.1 风水文化第13-14页
        2.2.2 中国园林造景手法第14-16页
        2.2.3 中国传统殡葬观念第16-17页
    2.3 中国墓园发展史第17-20页
        2.3.1 远古时期第17页
        2.3.2 石器时代第17页
        2.3.3 奴隶社会第17页
        2.3.4 封建社会第17-19页
        2.3.5 近现代第19-20页
    2.4 西方墓园发展史第20-22页
3 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第22-29页
    3.1 国外经典案例分析第22-24页
        3.1.1 奥本山公墓第22-23页
        3.1.2 拉雪兹神父公墓第23-24页
    3.2 国内经典案例分析第24-27页
        3.2.1 上海福寿园第24-26页
        3.2.2 昆明晋龙如意园第26-27页
    3.3 小结第27-29页
4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概述第29-39页
    4.1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原则第29-30页
        4.1.1 以人为本原则第29页
        4.1.2 整体性原则第29页
        4.1.3 墓园公园化原则第29页
        4.1.4 文化继承性原则第29页
        4.1.5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29页
        4.1.6 功能分区原则第29-30页
    4.2 现代墓园的特性第30页
        4.2.1 纪念性第30页
        4.2.2 景观性第30页
        4.2.3 文化性第30页
        4.2.4 教育性第30页
        4.2.5 时代性第30页
    4.3 现代墓园规划设计第30-39页
        4.3.1 现代墓园位置的选择第30-31页
        4.3.2 现代墓园布局第31-32页
        4.3.3 现代墓园的功能分区第32-35页
        4.3.4 道路系统规划第35-36页
        4.3.5 植物景观的规划第36-37页
        4.3.6 小品规划第37-39页
5 随州市万安公墓规划设计第39-74页
    5.1 项目概况第39-42页
        5.1.1 区位分析第39-40页
        5.1.2 自然条件分析第40页
        5.1.3 历史文化背景分析第40页
        5.1.4 场地现状分析第40-42页
    5.2 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第42-43页
        5.2.1 设计理念第42-43页
        5.2.2 设计思想第43页
    5.3 规划设计原则第43页
        5.3.1 因地制宜的原则第43页
        5.3.2 结合传统造景手法的原则第43页
        5.3.3 结合地域文化的原则第43页
        5.3.4 公墓园林化的原则第43页
        5.3.5 生态性原则第43页
    5.4 万安公墓总体规划设计第43-51页
        5.4.1 万安公墓总体方案第43-45页
        5.4.2 功能分区第45-49页
        5.4.3 景观视线分析第49页
        5.4.4 景观节点分析第49-51页
    5.5 万安公墓主要景观节点设计第51-64页
        5.5.1 入口广场区第51-53页
        5.5.2 万秀园第53-55页
        5.5.3 编钟广场第55-57页
        5.5.4 福安大道第57-58页
        5.5.5 纪念文化广场第58-60页
        5.5.6 卧龙广场第60-61页
        5.5.7 极乐广场第61-62页
        5.5.8 莲花广场第62-63页
        5.5.9 静园第63-64页
    5.6 专项规划设计第64-74页
        5.6.1 道路系统规划第64-66页
        5.6.2 竖向设计第66-68页
        5.6.3 植物种植规划第68-70页
        5.6.4 墓葬形式规划第70-71页
        5.6.5 服务设施规划第71页
        5.6.6 照明设计第71-74页
6 结论第74-75页
Abstract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固始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科技园规划设计
下一篇:基于大地艺术的河南中牟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