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1.3 项目来源于经费支持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6-23页 |
1.2.1 BR在植物生长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2 BR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3 桉树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1.4 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BR对巨桉组培苗中不定根诱导和茎基部细胞结构影响 | 第25-33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2.3.1 BR 在桉树无性系不定根诱导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2.3.2 BR对巨桉苗高的影响 | 第29页 |
2.3.3 BR对Eg5不定根根长和根条数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4 BR对桉树茎基部初生木质部分化的影响 | 第31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BR对桉树次生维管发育和生长的影响 | 第33-40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3.1 不同BR浓度对巨桉纤维长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BR对巨桉茎部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37页 |
3.3.3 BR对巨桉木质素合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基因克隆、蛋白质生物学信息分析和载体构建 | 第40-6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7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RNA提取 | 第40-41页 |
4.1.3 cDNA合成 | 第41页 |
4.1.4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基因克隆 | 第41-43页 |
4.1.5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3-44页 |
4.1.6 EgrBZR和EgrBRI1家族基因不同组织表达分析 | 第44页 |
4.1.7 EgrBZR和EgrBRI1家族基因载体构建 | 第44-46页 |
4.1.8 Egr BZR3 基因的烟草遗传转化 | 第46-47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47-65页 |
4.2.1 RNA提取实验 | 第47页 |
4.2.2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基因的克隆 | 第47-49页 |
4.2.3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生物信息分析 | 第49-63页 |
4.2.4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基不同组织表达分析 | 第63页 |
4.2.5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 第63-64页 |
4.2.6 EgrBZR3基因烟草遗传转化 | 第64-65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65-68页 |
4.3.1 BZR家族和BRI1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5-66页 |
4.3.2 EgrBZR和EgrBRI1基因在巨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第66页 |
4.3.3 EgrBZR家族和EgrBRI1家族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 | 第66-67页 |
4.3.4 EgrBZR3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5.1 结论 | 第68-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缩略词 | 第78-79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79-80页 |
试剂配制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9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