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劲性水泥砂浆土组合模型桩的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1.2 水泥土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 1.2.1 国外水泥土的发展概况 | 第14页 |
| 1.2.2 国内水泥土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 1.2.3 水泥土搅拌桩的缺陷与改进方向 | 第15页 |
| 1.3 劲性水泥土组合桩的发展概况 | 第15-20页 |
| 1.3.1 国外劲性水泥土组合桩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 1.3.2 国内劲性水泥土组合桩的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 1.3.3 劲性水泥土组合桩类型 | 第18-19页 |
| 1.3.4 劲性水泥土组合桩的缺陷 | 第19-20页 |
| 1.4 加筋劲性水泥砂土组合桩 | 第20-21页 |
| 1.4.1 加筋劲性水泥砂土组合桩的产生 | 第20页 |
| 1.4.2 土工格栅 | 第20-21页 |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5.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1.6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加筋劲性水泥砂土组合桩的模型试验 | 第24-34页 |
| 2.1 试验概述 | 第24页 |
| 2.2 模型试验 | 第24-29页 |
| 2.2.1 试验原则 | 第24-25页 |
| 2.2.2 试验装置 | 第25-26页 |
| 2.2.3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 2.2.4 混凝土芯桩的配合比 | 第28-29页 |
| 2.2.5 水泥砂浆土的配合比 | 第29页 |
| 2.3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29-32页 |
| 2.4 试验步骤 | 第32-34页 |
| 2.4.1 加载前准备工作 | 第32-33页 |
| 2.4.2 加载进行过程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水泥砂浆土抗压强度力学性能试验 | 第34-41页 |
| 3.1 试块制作及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34-35页 |
| 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 3.2.1 掺砂量对水泥砂浆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2.2 龄期对水泥砂浆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 3.2.3 水泥掺入比对水泥砂浆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组合模型桩试验结果与竖向承载力计算 | 第41-64页 |
| 4.1 组合模型桩的Q-S(承载力一沉降量)曲线 | 第41-47页 |
| 4.2 破坏形态分析 | 第47-52页 |
| 4.3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52-54页 |
| 4.4 劲性水泥砂浆土组合模型桩竖向承载力公式 | 第54-60页 |
| 4.5 加筋劲性水泥土组合模型桩竖向承载力公式 | 第60-6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ANSYS有限元分析 | 第64-73页 |
| 5.1 选择单元 | 第64-65页 |
| 5.2 材料本构关系 | 第65-66页 |
| 5.3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66-67页 |
| 5.4 加载与求解 | 第67页 |
| 5.5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 5.5.1 应力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5.5.2 应变、位移分析 | 第70-71页 |
| 5.5.3 竖向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附录A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