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桥梁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现有桥梁评估理论方法及刚构桥病害分析 | 第17-33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常用综合评估理论方法 | 第17-24页 |
2.2.1 常规评估法 | 第17-20页 |
2.2.2 专家调查评定法 | 第20-21页 |
2.2.3 其它评估方法简介 | 第21-24页 |
2.3 基于层次分析评估理论法 | 第24-29页 |
2.4 大跨径刚构桥病害分析 | 第29-32页 |
2.4.1 一般病害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2.4.2 典型裂缝病害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2.4.3 病害特征与评估体系关系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评估指标及其评估模型的确定 | 第33-43页 |
3.1 概述 | 第33页 |
3.2 评估技术状况指标的确定及满足原则 | 第33-35页 |
3.2.1 评估指标的确定分析 | 第33-35页 |
3.2.2 评估指标应满足原则 | 第35页 |
3.3 桥梁技术状态评估内容及流程 | 第35-36页 |
3.4 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3.5 底层评估指标的确立 | 第38-41页 |
3.5.1 底层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38-39页 |
3.5.2 底层评估指标评语的确定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指标权重及体系的建立 | 第43-67页 |
4.1 概述 | 第43页 |
4.2 专家调查确定指标权重 | 第43-44页 |
4.3 基于层次分析及评估模型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 第44-51页 |
4.3.1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确立 | 第44-47页 |
4.3.2 确定特征向量与特征值 | 第47-49页 |
4.3.3 一致性检验与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9-51页 |
4.4 应力及挠度指标权重确定分析 | 第51-66页 |
4.4.1 应力及挠度指标的临界值与量化 | 第51-53页 |
4.4.2 应力测点指标权重 | 第53-61页 |
4.4.3 挠度测点指标权重 | 第61-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评估指标体系工程实例分析 | 第67-77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7页 |
5.2 主梁评估 | 第67-72页 |
5.2.1 主梁应力评估 | 第67-70页 |
5.2.2 主梁挠度评估 | 第70-71页 |
5.2.3 主梁表观综合评估 | 第71-72页 |
5.3 墩台基础评估 | 第72-74页 |
5.4 桥面系及附属设施评估 | 第74页 |
5.5 总体评估 | 第74页 |
5.6 基于《评定标准》评估 | 第74-7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