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理工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3页
    1.5 论文结构第13-15页
2 信仰概述第15-21页
    2.1 信仰及其相关概念第15-19页
        2.1.1 理想第15-16页
        2.1.2 信念第16页
        2.1.3 信仰第16-19页
    2.2 信仰的发生与发展第19-21页
        2.2.1 信仰对象第19页
        2.2.2 信仰原因第19-20页
        2.2.3 信仰保障第20页
        2.2.4 信仰结果第20-21页
3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第21-37页
    3.1 马克思主义信仰第21-24页
        3.1.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第21-22页
        3.1.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第22-23页
        3.1.3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能第23页
        3.1.4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第23-24页
    3.2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第24-31页
        3.2.1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第24-30页
        3.2.2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共性第30页
        3.2.3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性第30-31页
    3.3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分析第31-33页
        3.3.1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渠道第31-32页
        3.3.2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成效第32页
        3.3.3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不足第32-33页
    3.4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消极社会因素第33-37页
        3.4.1 政治因素第33-34页
        3.4.2 经济因素第34页
        3.4.3 文化因素第34-35页
        3.4.4 历史因素第35-36页
        3.4.5 外部因素第36-37页
4 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的对策第37-48页
    4.1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第37-41页
        4.1.1 提高学生兴趣第38-39页
        4.1.2 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第39-41页
    4.2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第41-43页
        4.2.1 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规范科学的行为方式第41-42页
        4.2.2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42页
        4.2.3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思维效率第42页
        4.2.4 建立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优化学科结构第42-43页
    4.3 加强实践指导第43-45页
        4.3.1 依靠社会服务教育第44页
        4.3.2 通过参加劳动教育第44页
        4.3.3 依托社会考察检验第44-45页
    4.4 加强美学教育,倡导崇高取向第45-46页
        4.4.1 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就第45-46页
        4.4.2 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在工程技术领域不断创新第46页
    4.5 着力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第46-48页
        4.5.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第46-47页
        4.5.2 高校党团和学生组织是摇篮第47页
        4.5.3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第47-48页
        4.5.4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精神品质第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第52-5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惠州商贸旅游学校计算机实训基地管理系统研究与分析
下一篇: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系统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