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信用证诈骗罪的概述 | 第8-13页 |
第一节 信用证诈骗罪的概念、特点及产生原因 | 第8-10页 |
一、信用证诈骗罪的概念与特点 | 第8-9页 |
二、信用证诈骗罪的危害与产生原因 | 第9-10页 |
第二节 信用证诈骗罪在我国的立法沿革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我国刑法对信用证诈骗罪的刑罚适用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信用证诈骗罪构成要件中的疑点分析 | 第13-22页 |
第一节 主观要件中的主观目的的认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犯罪主体—外国人与单位主体的分析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复杂客体说的论证 | 第16-17页 |
第四节 信用证诈骗行为解析 | 第17-22页 |
一、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或文件进行诈骗 | 第17-18页 |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证进行诈骗 | 第18-19页 |
三、骗取信用证进行诈骗的行为 | 第19页 |
四、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的行为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信用证诈骗罪的认定 | 第22-26页 |
第一节 罪数的认定与区分问题 | 第22-24页 |
一、伪造、变造信用证及其附随的单据文件进行诈骗的 | 第22页 |
二、盗窃信用证后进行诈骗的 | 第22-23页 |
三、利用信用证诈骗银行“打包贷款”的行为认定 | 第23-24页 |
四、与诈骗罪的相关定性的区分问题 | 第24页 |
第二节 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南德集团案疑点分析及认定 | 第26-30页 |
第一节 没有进口经营权的委托人能否成为信用证诈骗罪的主体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骗开信用证行为下的主观目的的认定(非法占有还是非法融资) | 第27-30页 |
第五章 信用证诈骗罪的预防措施 | 第30-32页 |
第一节 交易双方当事人的预防 | 第30-31页 |
一、出口商方面的预防 | 第30页 |
二、进口商方面的预防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银行方面的预防 | 第31页 |
第三节 立法司法等方面的完善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