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包庇罪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窝藏、包庇罪简述 | 第10-18页 |
一、窝藏、包庇罪的立法史 | 第10-16页 |
(一) 我国历朝历代对窝藏、包庇罪的立法规定 | 第10-13页 |
(二) 外国刑法对窝藏、包庇罪的规定 | 第13-16页 |
二、窝藏、包庇罪的罪名的确定、概念与性质 | 第16-18页 |
(一) 窝藏、包庇罪罪名的确定 | 第16页 |
(二) 窝藏、包庇罪的概念 | 第16-17页 |
(三) 窝藏、包庇罪的性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窝藏、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 第18-34页 |
一、窝藏、包庇罪的犯罪客体 | 第18-25页 |
(一) 犯罪客体 | 第18-19页 |
(二) 犯罪对象 | 第19-25页 |
二、窝藏、包庇罪的客观方面 | 第25-29页 |
(一) 窝藏行为 | 第25-27页 |
(二) 包庇行为 | 第27-29页 |
(三) 窝藏、包庇罪的时间规定 | 第29页 |
三、窝藏、包庇罪的犯罪主体 | 第29-32页 |
四、窝藏、包庇罪的主观方面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窝藏、包庇罪的司法认定和刑罚适用 | 第34-40页 |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34-35页 |
二、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 第35-37页 |
三、窝藏、包庇罪的未遂形态的认定 | 第37-38页 |
四、窝藏、包庇罪的刑罚适用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窝藏、包庇罪的立法完善 | 第40-45页 |
一、亲亲相隐制度 | 第40-42页 |
二、单位作为窝藏、包庇罪的犯罪对象 | 第42-43页 |
三、与窝藏、包庇罪相关的犯罪的法定刑的完善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