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霍邱县水稻害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1 水稻生产概况 | 第8-9页 |
1.2 霍邱县基本概况 | 第9页 |
1.3 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 | 第9-12页 |
1.3.1 稻飞虱 | 第9-10页 |
1.3.1.1 灰飞虱 | 第9页 |
1.3.1.2 白背飞虱 | 第9-10页 |
1.3.1.3 褐飞虱 | 第10页 |
1.3.2 稻纵卷叶螟 | 第10-11页 |
1.3.3 螟虫 | 第11-12页 |
1.3.3.1 大螟 | 第11页 |
1.3.3.2 二化螟 | 第11-12页 |
1.3.3.3 三化螟 | 第12页 |
1.3.4 水稻主要害虫的天敌 | 第12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其意义 | 第12-14页 |
1.4.1 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需求 | 第12-13页 |
1.4.2 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的需求 | 第13-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2.1 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普查 | 第14页 |
2.2 水稻主要害虫系统的调查 | 第14页 |
2.2.1 稻飞虱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2.2.2 稻纵卷叶螟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2.2.3 水稻螟虫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2.3 水稻主要害虫药剂筛选试验 | 第14-18页 |
2.3.1 稻飞虱防治实验 | 第14-16页 |
2.3.1.1 实验田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2.3.1.2 供试药剂 | 第15页 |
2.3.1.3 试验设计 | 第15页 |
2.3.1.4 施药时间与气候情况 | 第15页 |
2.3.1.5 调查方法 | 第15页 |
2.3.1.6 药效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2.3.2 稻纵卷叶螟防治实验 | 第16-17页 |
2.3.2.1 实验田基本情况 | 第16页 |
2.3.2.2 供试药剂 | 第16页 |
2.3.2.3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2.3.2.4 施药时间和方法 | 第16页 |
2.3.2.5 施药时田间虫发生情况 | 第16页 |
2.3.2.6 试验调查及方法 | 第16页 |
2.3.2.7 药效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2.3.3 二化螟防治实验 | 第17-18页 |
2.3.3.1 实验田基本情况 | 第17页 |
2.3.3.2 药剂 | 第17页 |
2.3.3.3 药剂用量与编号 | 第17页 |
2.3.3.4 施药方法 | 第17页 |
2.3.3.5 调查方法和时间 | 第17页 |
2.3.3.6 药效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18-30页 |
3.1 霍邱县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 | 第18-19页 |
3.2 霍邱县水稻主要害虫发生规律 | 第19-22页 |
3.2.1 稻飞虱 | 第19-20页 |
3.2.2 稻纵卷叶螟 | 第20-21页 |
3.2.3 二化螟 | 第21-22页 |
3.3 药剂筛选试验防效 | 第22-28页 |
3.3.1 稻飞虱防治试验 | 第22-25页 |
3.3.2 稻纵卷叶螟防治试验 | 第25-27页 |
3.3.3 二化螟防治试验 | 第27-28页 |
3.4 水稻主要害虫综合防治 | 第28-30页 |
3.4.1 综合防治策略 | 第28页 |
3.4.2 农业防治措施 | 第28-29页 |
3.4.2.1 减少虫源 | 第28页 |
3.4.2.2 选用抗性良种 | 第28页 |
3.4.2.3 加强田间管理 | 第28页 |
3.4.2.4 合理施肥 | 第28-29页 |
3.4.2.5 合理灌溉 | 第29页 |
3.4.3 物理防治措施 | 第29页 |
3.4.4 生物防治措施 | 第29页 |
3.4.5 化学防治措施 | 第29-30页 |
3.4.5.1 适时、合理的下药、施药 | 第29页 |
3.4.5.2 合理选择农药 | 第29页 |
3.4.5.3 准确的虫害预测和预报 | 第29页 |
3.4.5.4 注意保护天敌 | 第29-30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作者简介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