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企业版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6页
    1.1 课题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4-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5 团队及分工第15-16页
第2章 技术分析第16-27页
    2.1 体系结构第16-17页
    2.2 通讯协议第17-20页
    2.3 I/O模式第20-25页
        2.3.1 常用的三种I/O模式第20-22页
        2.3.2 epoll第22-23页
        2.3.3 本系统使用的I/O模式第23-25页
    2.4 加密技术第25-26页
        2.4.1 SSL加密技术第25-26页
        2.4.3 AES 算法第26页
    2.5 操作系统的选择第26-27页
第3章 需求分析第27-34页
    3.1 功能性需求第27-29页
    3.2 非功能性需求第29-30页
        3.2.1 性能需求第29页
        3.2.2 安全性需求第29-30页
        3.2.3 可靠性需求第30页
        3.2.4 可扩展性需求第30页
        3.2.5 可用性需求第30页
        3.2.6 可维护性需求第30页
    3.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第30-34页
        3.3.1 客户端RnbClient功能模块划分第30-31页
        3.3.2 主服务器RnbServer模块划分第31-32页
        3.3.3 数据流传输服务RSTS功能模块第32-34页
第4章 系统设计第34-65页
    4.1 建立用例模型第34-37页
        4.1.1 确定参与者第34-35页
        4.1.2 建立顶层用例图第35-37页
    4.2 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第37-46页
        4.2.1 消息类第37-41页
        4.2.2 加密类第41-42页
        4.2.3 通讯类第42-44页
        4.2.4 用户数据管理类第44-46页
    4.3 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第46-60页
        4.3.1 时序图第46-53页
        4.3.2 状态图第53-56页
        4.3.3 活动图第56-60页
    4.4 部署图第60-61页
    4.5 数据库设计第61-65页
        4.5.1 表的设计第61-64页
        4.5.2 E-R 图第64-65页
第5章 系统实现第65-96页
    5.1 各子系统间的共享功能第65-70页
        5.1.1 消息的串行化和提取第65-68页
        5.1.2 通讯功能的封装第68-69页
        5.1.3 其它的共享功能第69-70页
    5.2 客户端RnbClient的实现第70-79页
        5.2.1 接收线程 CRcvThread第70-71页
        5.2.2 登录模块第71页
        5.2.3 主模块第71-74页
        5.2.4 通讯模块第74-79页
    5.3 主服务器的实现第79-87页
        5.3.1 RnbServer的连接管理第79-80页
        5.3.2 在线用户的管理第80-84页
        5.3.3 消息处理第84-87页
    5.4 第三方扩展功能的实现第87-92页
        5.4.1 Connect 扩展点第88-89页
        5.4.2 Login 扩展点第89页
        5.4.3 Disconnect 扩展点第89-90页
        5.4.4 Message 扩展点第90-92页
    5.5 数据流传输服务器RSTS的实现第92-96页
        5.5.1 线程管理第92-93页
        5.5.2 RSTS 工作流程第93-96页
第6章 系统测试第96-104页
    6.1 测试环境第96页
    6.2 功能测试第96-101页
        6.2.1 登录功能测试第97-98页
        6.2.2 消息到达提醒测试第98-99页
        6.2.3 消息收发测试第99-100页
        6.2.4 文件收发测试第100-101页
        6.2.5 功能测试结果第101页
    6.3 性能测试第101-102页
    6.4 易用性测试第102页
    6.5 安全性测试第102页
    6.6 可靠性测试第102页
    6.7 兼容性测试第102-103页
    6.8 测试结果第103-104页
第7章 总结和展望第104-106页
    7.1 总结第104页
    7.2 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作者简介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Galectin-3,HBME-1在PTC的表达及与131I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