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 | 第13-28页 |
2.1 互联网的发展 | 第13-14页 |
2.2 OpenFlow/SDN技术概述 | 第14-21页 |
2.2.1 SDN起源和发展 | 第14-15页 |
2.2.2 OpenFlow关键技术 | 第15-21页 |
2.3 SDN网络路由服务功能研究 | 第21-24页 |
2.3.1 RouteFlow | 第21-23页 |
2.3.2 L3routing | 第23-24页 |
2.4 三网融合项目介绍 | 第24-28页 |
2.4.1 项目背景 | 第24-25页 |
2.4.2 研究方案 | 第25页 |
2.4.3 SDN路由技术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网络集成测试技术分析 | 第28-35页 |
3.1 传统网络测试技术 | 第28-30页 |
3.1.1 网络性能测量概念 | 第28-29页 |
3.1.2 测量理论及方法简介 | 第29页 |
3.1.3 测试相关协议与指标 | 第29-30页 |
3.2 性能测试相关设备及工具 | 第30-33页 |
3.2.1 硬件测量设备——Ixia | 第30-31页 |
3.2.2 软件测量工具——Iperf & Jperf | 第31-33页 |
3.3 OpenFlow/SDN网络测试现状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OpenFlow的SDN网络集成测试方案设计 | 第35-50页 |
4.1 测试背景与意义 | 第35页 |
4.2 协议一致性测试 | 第35-47页 |
4.2.1 基本能力检查测试 | 第37-38页 |
4.2.2 基本OpenFlow协议消息测试 | 第38页 |
4.2.3 生成树相关测试 | 第38-39页 |
4.2.4 流表修改消息测试 | 第39-41页 |
4.2.5 流匹配测试 | 第41-42页 |
4.2.6 行为操作测试 | 第42-43页 |
4.2.7 其他测试 | 第43-47页 |
4.3 SDN解决方案测试 | 第47-48页 |
4.4 其它测试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基于OpenFlow的SDN系统集成测试 | 第50-80页 |
5.1 协议一致性测试 | 第50-58页 |
5.1.1 实验平台说明 | 第50-51页 |
5.1.2 基本能力检查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 | 第51-54页 |
5.1.3 基本OpenFlow协议消息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 | 第54-56页 |
5.1.4 流表修改消息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 | 第56-58页 |
5.1.5 本节总结 | 第58页 |
5.2 流表转发功能测试 | 第58-64页 |
5.2.1 流表 | 第58页 |
5.2.2 多级流表 | 第58-59页 |
5.2.3 实验平台说明 | 第59页 |
5.2.4 单级流表转发功能测试 | 第59-62页 |
5.2.5 多级流表转发功能测试 | 第62-63页 |
5.2.6 本节总结 | 第63-64页 |
5.3 路由功能相关测试 | 第64-70页 |
5.3.1 连通性测试 | 第64-67页 |
5.3.2 路由协议测试 | 第67-70页 |
5.3.3 本节总结 | 第70页 |
5.4 网络互通测试 | 第70-76页 |
5.4.1 实验平台说明 | 第71-72页 |
5.4.2 测试用例及实验结果 | 第72-76页 |
5.4.3 本节总结 | 第76页 |
5.5 吞吐量性能测试 | 第76-78页 |
5.5.1 实验平台说明 | 第76-77页 |
5.5.2 测试用例及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5.6 丢包率性能测试 | 第78-79页 |
5.6.1 实验平台说明 | 第78页 |
5.6.2 测试用例及实验结果 | 第78-79页 |
5.7 时延性能测试 | 第79-80页 |
5.7.1 实验平台说明 | 第79页 |
5.7.2 测试用例及实验结果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0-8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页 |
6.2 不足和进一步工作 | 第80-81页 |
6.3 研究生期间工作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