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财政支农支出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导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1.2 实用价值 | 第10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0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本文创新 | 第18-19页 |
1.4.2 本文不足 | 第19-20页 |
2 财政支农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2.1 财政支农支出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1.1 农产品供求理论 | 第20-21页 |
2.1.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页 |
2.1.3 产业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3 辽宁省农业基本介绍及财政支农支出定性分析 | 第24-34页 |
3.1 辽宁省农业基本介绍 | 第24-26页 |
3.1.1 辽宁省农业发展基本条件 | 第24-25页 |
3.1.2 辽宁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5页 |
3.1.3 辽宁省农业区域基本划分 | 第25-26页 |
3.2 辽宁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定性分析 | 第26-30页 |
3.2.1 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变动分析 | 第27-29页 |
3.2.2 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变动分析 | 第29-30页 |
3.3 辽宁省地市间财政支农支出定性分析 | 第30-34页 |
4 辽宁省财政支农支出的不均衡性分析 | 第34-41页 |
4.1 Theil指数 | 第34页 |
4.2 财政支农支出的不均衡性分析 | 第34-41页 |
4.2.1 Theil指数的分解 | 第35-36页 |
4.2.2 Theil指数的计算 | 第36-41页 |
5 辽宁省财政支农支出使用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41-52页 |
5.1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 第41-42页 |
5.1.1 基本介绍 | 第41页 |
5.1.2 分类 | 第41-42页 |
5.2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初始化 | 第42-44页 |
5.3 模型的检验 | 第44-48页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5.3.2 协整检验 | 第45-46页 |
5.3.3 确定模型形式 | 第46-48页 |
5.4 模型回归结果的经济解释 | 第48-52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2-58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8页 |
6.2.1 扩大规模的角度 | 第53-54页 |
6.2.2 优化分配的角度 | 第54-56页 |
6.2.3 提高效率的角度 | 第56页 |
6.2.4 制度完善的角度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