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符号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1 辅酶Q_(10)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1 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1.2 辅酶Q_(10)的研究简史 | 第15-16页 |
1.3 辅酶Q_(10)的含量和分布 | 第16-17页 |
2 辅酶Q_(10)的合成与制剂新技术 | 第17-19页 |
2.1 辅酶Q_(10)的合成技术 | 第17-18页 |
2.2 辅酶Q_(10)制剂新技术 | 第18-19页 |
3 毒理学及安全使用剂量 | 第19-20页 |
3.1 辅酶Q_(10)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9页 |
3.2 辅酶Q_(10)的安全使用剂量 | 第19-20页 |
4 辅酶Q_(10)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 第20页 |
5 辅酶Q_(10)的生物学功能 | 第20-23页 |
5.1 参与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 | 第20-21页 |
5.2 稳定细胞膜并维持钙离子通道的完整性 | 第21页 |
5.3 增强机体免疫力 | 第21-22页 |
5.4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功能 | 第22页 |
5.5 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 第22页 |
5.6 辅酶Q_(10)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5.7 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 第23页 |
6 辅酶Q_(10)的应用 | 第23-25页 |
6.1 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 第23页 |
6.2 应用于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 | 第23-24页 |
6.3 治疗线粒体疾病 | 第24页 |
6.4 治疗肿瘤和癌症 | 第24页 |
6.5 辅酶Q_(10)对男性不育的辅助治疗作用 | 第24页 |
6.6 辅酶Q_(10)在皮肤科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24页 |
6.7 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4页 |
6.8 辅酶Q_(10)在畜禽上的应用 | 第24-25页 |
7 辅酶Q_(10)与肉色 | 第25-27页 |
7.1 脂质氧化与肉质 | 第25-26页 |
7.2 肌红蛋白的氧化与肉色 | 第26页 |
7.3 影响肉色的因素 | 第26-27页 |
7.4 护色措施 | 第27页 |
8 展望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6页 |
第二章 辅酶Q_(10)对AA肉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36-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1.1 材料 | 第36-39页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9-40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 | 第40-44页 |
2.1 辅酶Q_(10)对AA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2.2 辅酶Q_(10)对AA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 辅酶Q_(10)对AA肉鸡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 第42页 |
2.4 辅酶Q_(10)对AA肉鸡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2.5 辅酶Q_(10)对AA肉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2.6 辅酶Q_(10)对AA肉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3.1 辅酶Q_(10)对AA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 辅酶Q_(10)对AA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第45页 |
3.3 辅酶Q_(10)对AA肉鸡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 第45页 |
3.4 辅酶Q_(10)对AA肉鸡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 辅酶Q_(10)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46页 |
4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三章 辅酶Q_(10)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 第50-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1.1 材料 | 第50-53页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53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3页 |
2 结果 | 第53-58页 |
2.1 不同处理组的生产性能和血生化指标 | 第53-56页 |
2.2 辅酶Q_(10)对AA肉鸡胸肌肉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3.1 辅酶Q_(10)与肉鸡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 | 第58-59页 |
3.2 辅酶Q_(10)与肉质 | 第59-60页 |
4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四章 辅酶Q_(10)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第64-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1.1 药物及试剂 | 第64-6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65页 |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65-67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67页 |
2 结果 | 第67-70页 |
2.1 辅酶Q_(10)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67页 |
2.2 日粮中添加辅酶Q_(10)对育肥猪肉色的影响 | 第67-69页 |
2.3 日粮中添加辅酶Q_(10)对眼肌肌红蛋白的影响 | 第69页 |
2.4 日粮中添加辅酶Q_(10)对眼肌其他肉质的影响 | 第69-70页 |
2.5 日粮中添加辅酶Q_(10)对眼肌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70页 |
3 讨论 | 第70-72页 |
3.1 pH与肉质 | 第71页 |
3.2 滴水损失、嫩度与肉质 | 第71页 |
3.3 生化指标与肉色 | 第71-72页 |
4 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