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创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国外环境保护投融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环境保护投融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20-21页 |
2 环境保护投融资理论概述 | 第21-26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概念 | 第21-22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范围 | 第22-23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政府单一投资阶段 | 第23页 |
·社会有限参与投资阶段 | 第23-24页 |
·多元化投资阶段 | 第24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特点 | 第24-26页 |
·资金来源多样性 | 第24页 |
·技术广泛性 | 第24页 |
·投资-利益分离属性 | 第24-25页 |
·高环境效益 | 第25页 |
·投资效益难定量 | 第25-26页 |
3 中国当前环境保护投融资问题分析 | 第26-31页 |
·中国当前环境保护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规模总体偏低 | 第26-27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效率不高 | 第27-28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缺乏统筹规划 | 第28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水平偏低 | 第28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资金使用分散 | 第28-29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法规政策 | 第29页 |
·环境保护意识 | 第29页 |
·经济水平 | 第29页 |
·科技水平 | 第29-30页 |
·设计水平 | 第30页 |
·运营水平 | 第30-31页 |
4 国际环境保护投融资经验借鉴 | 第31-36页 |
·完善法律法规 | 第31-32页 |
·建立环境保护基金 | 第32页 |
·污染者负担原则 | 第32-33页 |
·集约化投资建设 | 第33页 |
·建立环境保护专用账户 | 第33-34页 |
·发挥媒体作用 | 第34页 |
·合理划分各主体的事权 | 第34-36页 |
5 解决环境保护投融资问题的建议 | 第36-47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应对建议 | 第36-37页 |
·通过拓展融资渠道解决投融资规模不足 | 第36页 |
·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投资效率 | 第36-37页 |
·拓展投融资渠道增加投融资规模 | 第37-40页 |
·环境保护主要融资模式 | 第37-38页 |
·环境保护融资方案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适合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方案 | 第39-40页 |
·构建全面监管体系提升投融资效率 | 第40-47页 |
·现有环境保护投融资效率分析 | 第40-43页 |
·环境保护投资效率的约束条件 | 第43-44页 |
·完善监控手段确保效率 | 第44-47页 |
6 环境保护投资创新研究-环境保护投融资集团设想 | 第47-58页 |
·环境保护的体制性问题 | 第47-48页 |
·境保护投融资集团设想 | 第48-50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集团概念设计 | 第48-49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集团部门设置 | 第49-50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集团框架设计 | 第50-53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集团运行设想 | 第53-55页 |
·资金拨付阶段 | 第53页 |
·项目建设阶段 | 第53-55页 |
·完工验收移交阶段 | 第55页 |
·融资和研发 | 第55页 |
·环境保护投融资集团优点 | 第55-57页 |
·资金直拨到位 | 第55页 |
·投资地位独立 | 第55-56页 |
·优化资源配置 | 第56页 |
·专业化运作 | 第56页 |
·环保可支配资金增多 | 第56页 |
·高标准建设运营 | 第56-57页 |
·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第57-58页 |
7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