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维银铅锌矿床特征和成因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方法 | 第15页 |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第15页 |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主要认识和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2 区域地质 | 第17-23页 |
·地层 | 第17-18页 |
·构造 | 第18-20页 |
·褶皱 | 第18-20页 |
·断层 | 第20页 |
·岩浆岩 | 第20-22页 |
·酸性岩脉 | 第20-21页 |
·基性岩脉 | 第21-22页 |
·隐伏花岗岩体 | 第22页 |
·矿产 | 第22-23页 |
3 矿床地质 | 第23-34页 |
·地层 | 第23页 |
·构造 | 第23-24页 |
·凤凰山银铅锌矿区 | 第23-24页 |
·渌井铅锌矿区 | 第24页 |
·矿体 | 第24-26页 |
·凤凰山银铅锌矿床 | 第24-26页 |
·渌井铅锌矿床 | 第26页 |
·矿石 | 第26-31页 |
·矿物组成 | 第27-28页 |
·结构构造 | 第28-31页 |
·结构 | 第28-29页 |
·构造 | 第29-31页 |
·围岩蚀变 | 第31页 |
·成矿期次和矿物生成顺序 | 第31-34页 |
·成矿期次 | 第31-32页 |
·矿物的生成顺序 | 第32-34页 |
4 流体包裹体 | 第34-44页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34-35页 |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 第35-40页 |
·成矿流体的密度 | 第40-42页 |
·成矿流体的压力 | 第42页 |
·总结 | 第42-44页 |
5 元素地球化学 | 第44-63页 |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44-48页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第48-54页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54-63页 |
6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63-70页 |
·氢氧同位素 | 第63-66页 |
·碳氧同位素 | 第66-67页 |
·硫同位素 | 第67-70页 |
7 矿床成因探讨 | 第70-74页 |
·成矿时代 | 第70页 |
·区域地质演化与成矿 | 第70-71页 |
·成矿流体 | 第71-72页 |
·成矿物质 | 第72页 |
·成矿模式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