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摘要 | 第10页 |
1 水孔蛋白的发现 | 第10页 |
2 AQPs的分类及结构 | 第10-12页 |
3 AQPs的功能 | 第12-14页 |
4 AQPs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的调节 | 第14-15页 |
5 AQPs的研究手段 | 第15页 |
6 关于AQPs的问题与展望 | 第15-16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无选择标记转PgTIP1基因大豆阳性株系鉴定 | 第18-34页 |
摘要 | 第18-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1.1 材料 | 第1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2.1 DNA提取结果 | 第22-23页 |
2.2 巢式PCR鉴定体系建立 | 第23页 |
2.3 PCR体系优化结果 | 第23-24页 |
2.4 PCR产物测序结果 | 第24-25页 |
2.5 阳性株系鉴定结果 | 第25-31页 |
2.6 阳性株系统计 | 第31页 |
3. 讨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转PgTIP1雕基因大豆发芽期和苗期耐逆性分析 | 第34-49页 |
摘要 | 第34-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1.1 材料及材料培养 | 第35页 |
1.2 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2.1 盐或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2.2 盐或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8页 |
2.3 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耐盐性系数比较 | 第38-39页 |
2.4 盐或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大豆幼苗相对含水量(RWC)及叶片水势的影响 | 第39-40页 |
2.5 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比较 | 第40-41页 |
2.6 盐或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大豆幼苗叶及根相对电解质渗漏率(REL)的影响 | 第41页 |
2.7 盐或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大豆幼苗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2.8 盐或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大豆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第42-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转PgTIP1基因株系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分析 | 第49-59页 |
摘要 | 第49-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1.1 材料 | 第50页 |
1.2 测定方法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2.1 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农艺性状比较 | 第50-51页 |
2.2 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植株、豆荚及籽粒外观比较 | 第51-52页 |
2.3 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比较 | 第52-54页 |
2.4 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原株系(或原种)籽粒氨基酸含量比较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创新性 | 第60-62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