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超表面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1-16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超表面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 | 第17-3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金属材料光学响应的Drude模型 | 第17-19页 |
2.3 超表面结构的本征偏振态 | 第19-24页 |
2.4 Comsol中圆偏振光源与计算方法 | 第24-29页 |
2.4.1 Comsol中圆偏振光源 | 第24-26页 |
2.4.2 计算方法选择 | 第26-29页 |
2.5 简单超表面结构的圆偏振转换特性 | 第29-32页 |
2.6 网格无关性检验 | 第32-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透射式Z型结构超表面正交圆偏振转换特性 | 第35-46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Z型超表面结构的几何特征尺寸设计与分析 | 第35-38页 |
3.3 单层超表面结构厚度的设计与权衡 | 第38-39页 |
3.4 多层超表面的层数选取与转换效率增强 | 第39-41页 |
3.5 双层超表面结构的隔离层厚度的设计及影响 | 第41-42页 |
3.6 正交偏振转换效率对光束入射角度的敏感性分析 | 第42-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反射式Z型结构超表面正交圆偏振转换特性 | 第46-60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Comsol中反射圆偏振光源分析与超表面模型 | 第46-49页 |
4.2.1 Comsol中反射圆偏振光源的论证 | 第46-48页 |
4.2.2 反射型Z型超表面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 第48-49页 |
4.3 反射型超表面基质材料的作用与选取 | 第49-50页 |
4.4 反射型超表面结构的几何特征尺寸的设计与分析 | 第50-53页 |
4.5 反射型超表面的基质材料层厚度的设计与分析 | 第53-55页 |
4.6 金属层的设计及有效厚度的优化计算 | 第55-57页 |
4.7 优化结构超表面的反射型圆偏振转换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