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赣江上下游城市生态补偿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8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3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9-10页
        1.3.1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2 可能的创新点第10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0-12页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1.4.2 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2章 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基础第12-1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3页
        2.1.1 水足迹的内涵第12页
        2.1.2 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第12-13页
    2.2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第13-15页
        2.2.1 公共物品理论第13页
        2.2.2 外部性理论第13-14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4页
        2.2.4 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第14-15页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8页
        2.3.1 水足迹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6页
        2.3.2 流域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6-18页
第3章 建立赣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18-24页
    3.1 赣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分析第18-21页
        3.1.1 赣江流域概况第18-19页
        3.1.2 赣江流域水质状况第19-20页
        3.1.3 赣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分析第20-21页
    3.2 建立赣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第21-22页
    3.3 建立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能性第22-24页
第4章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赣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定量研究第24-38页
    4.1 赣江流域生态补偿定量核算的程序第24-25页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5-26页
    4.3 计量模型第26-30页
        4.3.1 水足迹量化模型第26-28页
        4.3.2 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第28-30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4.4.1 水足迹生产总量变化第30-32页
        4.4.2 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组成及其动态变化第32-33页
        4.4.3 动物产品水足迹组成及其动态变化第33-34页
        4.4.4 各类生产水足迹总量的动态变化第34-35页
    4.5 赣江流域上下游城市生态补偿标准第35-36页
    4.6 赣江流域上下游城市补偿标准分析小结第36-38页
第5章 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建议第38-42页
    5.1 扩大流域补偿的范围,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第38页
    5.2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第38-39页
    5.3 探索建立混合型的生态补偿模式第39-40页
    5.4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第40-41页
    5.5 引导并激励社会公众的深度参与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本结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基于客户—供应商博弈的视角
下一篇:中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模型